央廣網北京9月2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老賴”不能入黨,不能錄用為公務員,不能獲得某些政府補貼,不能坐飛機、坐高鐵……多部門、多行業、多手段開始聯合推出打擊舉措,一張針對“老賴”的天羅地網正越織越密。 什么是失信被執行人?民間說法,他們是“老賴”!法律上就是指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失信被執行人。法院已經判定執行,他們言而無信還是欠錢不還。 通知說,對失信被執行人進行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有利于促進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提高司法公信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這里面,對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大家都熟悉,于是“懲戒機制”這一次恐怕會吸引更多的關注。比如成立金融公司、發行債券、股權激勵、設立社會組織等許多事情不能做了;而如果想獲取政府補貼或者獲得政策支持,也基本不可能了,當然遠不止這些,具體到從事職業,入黨,甚至乘坐火車、飛機,出門旅行,乃至子女就讀高收費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受到嚴格的限制。 老賴到底多難搞——基層法院的各種“難” 2013年,最高法建立了對失信被執行人,我們俗稱的“老賴”的聯合懲戒機制,通過限制乘坐飛機、高鐵,限制貸款、注冊辦企業、參加招投標、政府采購等,形成了多部門、多行業、多領域、多手段的聯合懲戒網絡,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截止今年8月31日,共限制失信被執行人乘坐列車155萬多次;乘坐飛機470萬多次;66900多人被限制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大量被執行人懾于其威力主動履行了義務。 不過就在這次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意見”懲治失信被執行人之前,“老賴”仍然是基層法院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打贏了官司卻得不到有效執行,“執行難”嚴重損害了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損害了司法公信力。河南法院一直以來與老賴“斗智斗勇”,還建立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迫使老賴貸不了款、投不了標、上不了項目,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目前,黑名單庫還在不斷的修改完善。 被執行人難找、執行財產難尋、財產處置變現難度大,在和老賴打交道的過程中,這些都是河南法院執行工作的頑疾。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一庭負責人張鵬說:“在之前,我們沒有跟公安和其他單位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協同機制時,在找被執行人的時候,有時候通過我們自己人的力量,或者是通過申請人的力量找這個被執行人,不敢說是大海中撈針也差不多。” 除了人難找,一些老賴往往還會隱蔽財產,把自己的存款分散在親屬銀行卡里,或采取其他途徑分散財產。面對這些,法院在執行工作時也很無奈。張鵬說:“被執行人老賴的配偶的話,我們可以直接采取查封啊扣押凍結啊等等措施,除了她配偶之外的其她人的財產,沒有一個有效的制度去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通過其她機構比如說這些審查機構或者其它廳室來確定能不能擴張,執行法官就是執行生效的文書,不能擴大解釋這些內容。” 河南規定,只要不依法履行義務的老賴,就會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工作和生活處處受限。鄭州市管城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二庭庭長白勇在具體辦案過程中發現,其實這個失信名單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系統里面設置單位的話,需要提供組織機構代碼,像村委會這種村民自治的組織,沒有機構代碼,村委會作為被告的案件,上的時候就沒法上。他錄不進去但是我們執行肯定不會停,該查的財產信息,他有名字就可以查,但是失信名單的話它應該是有不足的地方。” 對于這些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副組長馬長虹說:“這個事兒確實存在,因為這個程序正在完善,種種問題,我們接到問題就及時給最高法院反映。” 安徽省馬鞍山市中級法院執行局局長任春芳表示:破解執行難有了制度保障,將有利于構建執行信用懲戒大格局的形成。 在前不久馬鞍山市中級法院開展的夏季風暴行動中,馬鞍山市兩級法院出動100多名執行法官和法警集中控制了一批“老賴”。談起這次行動,馬鞍山市中級法院執行局局長任春芳直言:相對于曝光失信被執行人的個人信息,失去人身自由比來自全社會的道德譴責更讓老賴們坐立不安。任春芳說:“這個行動共控制24起案件的被執行人,涉案金額達1100多萬元。經過溝通教育,其中有12起案件的被執行人,或當場履行義務,或達成了和解協議。另有12起案件的被執行人因拒不履行債務被依法處以司法拘留,因為這些被執行人轉移財產、隱匿財產或者是有能力而拒不履行,多次執行拒不配合,情節比較嚴重。通過采取這個行動,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和目的。” 采訪中,對于基層法院遭遇的執行難,任春芳坦言,人少案多,難執行的確是他們最大的感受,在基層法院每個執行法官每年要辦理100多起案件。困難可想而知。任春芳說:“執行難有很多的客觀原因,比如說人難找、財產難尋等原因,關鍵是失信被執行人配合程度不夠,可能認為反正我欠了就欠了,賴了就賴了,法律對我也不會有什么嚴厲的措施和手段,同時也抱著僥幸心里。我們對被執行人采取司法拘留,剝奪了他的自由,所以一旦真的對他采取這種措施,對大多數被執行人還是起到了威懾力,對履行義務也取得了督促。” 談起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意見》,任春芳表示:“意見的發布極大地鼓舞了執行法官們的信心,我們還要堅持聯動獎懲、資源共享,加強與社會誠信,監管部門的對接合作,來構建執行信用懲戒大格局,全力破戒執行難。” 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馬維東告訴記者,在整治“老賴”過程中,最大的難題就是各部門聯合協動問題,法院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公布后,需要靠銀行、鐵路、航空公司等單位配合,為此他們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比方說與銀行我們在幾年前就簽署了一個合作協議,把這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通報給人民銀行,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限制他貸款融資等等。與市誠信辦聯合,將失信人名單公布到邢臺的一個專門的誠信網上。”除此之外,法院還與市農民工權益領導小組、市工商局、市城管局等部門合作,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公布,使得他們在這些領域寸步難行。 另外,某些“老賴”涉及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特殊身份,對這些特殊的“老賴”,法院也加大了懲戒力度。比如將這些定期通報給有關部門,加大有關部門對其督促力度,同時也要上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在整治“老賴”過程中,法院發現,很多“老賴”身處農村,平時很少乘坐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出行,也沒有高消費,那么對于失信被執行人的很多懲戒措施就用不上了,對此該法院也出臺了相關辦法:即在農村的公告欄,或者其居住的小區公告欄,張貼公告,公布失信被執行人的信息,來督促其履行(義務)。 在河北秦皇島市,老賴拒絕執行判決的案件居高不下。在專項打擊工作中,由于法院部門缺少相關部門的支持配合,調查工作舉步維艱,遇到的突出問題主要是老賴身份確定、財產查詢難度較大。 從數據來看,秦皇島市打擊“老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案件難以判決,執行更是雪上加霜。河北秦皇島市北戴河法院執行分局局長王欣說,“老賴”身份確定困難是導致拒執案件走向死胡同的原因之一。以往的調查案件中,很多被執行人的戶籍不在秦皇島,由于法院在調查中缺少其他部門的配合,因此確定身份非常困難。王欣向記者列舉了一個真實案例,在2005年,一個外地戶籍的長途車司機將一名騎自行車的行人撞傷,經過傷殘鑒定,法院判決長途車司機賠付包括醫藥費在內的所有費用3萬多元。由于賠償金額巨大,被執行人連夜從秦皇島逃離,躲避調查。 |
相關閱讀:
- [ 09-27]“老賴”限考公務員,那官員“老賴”呢?
- [ 09-27]“老賴”步步驚心,誠信才能鏗鏘而行
- [ 09-27]“老賴”被迫繳清賠償款 申請人主動退回救助款
- [ 09-27]老賴處處受限,執行才能“案案順暢”
- [ 09-27]信用懲戒“老賴”是法治社會應有之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