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精準扶貧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也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我國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貧困地區要抓住優惠政策疊加的機遇,用好有利條件,發揮自身優勢,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同步推進,互動發展。要統籌抓好總體規劃,按照“適度聚集、土地節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原則,把城鄉總體規劃和扶貧規劃、產業規劃、交通規劃、生態規劃等相關條塊規劃結合起來,建立完整的城鎮化規劃體系。要將邊遠地區生存條件惡劣的農民納入城鎮建設規劃內容,結合精準扶貧政策,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民進入城鎮,轉為非農城鎮人口。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貧困人口通過搬遷、務工、就業、創業等形式在城鎮落戶,支持有技能的貧困村勞動力在城鎮優先落戶。對偏遠地區,不具備扶貧條件的農村,可加大易地搬遷力度,充分尊重有搬遷需求的群眾意愿,采取易地搬遷、整村推進,整體搬遷,就近搬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多種方式,徹底改善居住環境和條件,實現根本脫貧。要科學合理規劃居民點,加大對居民點基礎設施的投入,結合城鄉統籌、生態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建設,完善扶貧搬遷的相關政策。同時,對有條件的農村,要全力推進本地城鎮化。 四、把精準扶貧與促進就業相結合 當前,國家正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全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是促進農民增收和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環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對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至關重要。農村勞動力就業,最大的問題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專業技能。無論是外出務工人員,還是村內靈活就業人員以及留守婦女,大多沒有經過相關職業技能培訓,在就業方面還處于打工的初級階段,缺乏一技之長,大多靠體力掙錢,當他們體力優勢一旦喪失就會失去就業能力。針對這種情況,要因地制宜,從當地農村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工作。對技能水平不高、希望繼續外出務工的,著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對于具備創業條件、有志在家創業的,抓好創業培訓輔導,提高創業能力;對不愿外出的,可針對當地實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生產技能,增強創業就業能力。要支持農民自主創業,將農民創業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支持農民網上創業,大力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積極組織創新創業農民與企業、小康村、市場和園區對接,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 五、把精準扶貧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相結合 科學、便利、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精準扶貧的兜底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保障。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是關系到農村精準扶貧的一件大事,是確保廣大農民與全國人民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一個重要步驟。要逐步完善農村的教育、醫療、養老、低保殘疾救助等社會保障制度。筆者工作的西藏墨竹工卡縣,實行15年義務教育,學生實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學費,大學、研究生階段的學費全額報銷,每月補貼200元生活費。實行全民免費醫療,醫療保險以外的看病費用,政府全額托底。實行集中養老,對6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放300—1000元不等的補貼。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2016年5月曾做了專題報道。全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尤其是不少貧困縣,由于經濟能力所限,不太可能完全實現墨竹工卡縣這樣的社會保障政策,但這應是努力的方向。教育方面,對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費、生活費,應給與適當補助,不讓孩子因貧上不起高中、大學。醫療方面,要增加醫療救助的投入,放寬大病救助的條件,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的標準。加大投入,加強基層衛生事業建設,切實提高農民的健康保障水平,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要逐步提高農村低保標準,逐步實現低保線和貧困線“兩線合一”,解決貧困人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在養老方面,要建立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建設居家養老服信息系統,建立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信息數據庫,落實農村60周歲以上老人生活補助制度,逐步提高基礎養老金及高齡老年人生活補貼標準,切實保障困難老年人合法權益。加強老人幸福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集中供養機構軟硬件建設,對適宜集中供養的五保戶盡最大可能集中供養,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和集中供養率。 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五個結合,才能真正實現到2020年,在現行標準下,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精準扶貧總目標,才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江蘇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墨竹工卡縣副縣長、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后) |
相關閱讀:
- [ 09-29]龍山社區開展"三結對"活動推進精準扶貧
- [ 09-29]建扶貧聯合機制 促脫貧政策落地
- [ 09-29]湖南首個光伏扶貧試點并網
- [ 09-29]教育扶貧 飲水思源
- [ 09-29]用心用情用力幫 精準扶貧勇擔當
- [ 09-28]武夷山郵儲銀行作為武夷山市扶貧貸款唯一準入銀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