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誠:難民危機是美歐西方國家自釀的苦酒
2016-10-03 15:08:26? ?來源:昆侖策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前一時期,歐洲鐵娘子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在德國大選中慘敗,失敗的主因是德國國內大部分選民對政府的難民政策持反對態度。對此,一貫立場堅定的默克爾在接收難民問題上不得不低頭:“我寧愿時光倒流,以便更好地應對2015年夏末出現的讓人措手不及的(難民危機)局面。” 一些西方政治家把去年以來爆發的難民危機,歸罪于默克爾敞開大門接收難民,從而刺激了更多的難民涌入。國內一些公知也隨聲附和,甚至有人認為是默克爾“毀滅了整個了歐洲”。事實真是這樣么?顯然這種舍本逐末的認識是把默克爾當成了難民危機的替罪羔羊。造成難民危機的根源絕不是歐洲一國或幾國難民政策的寬松與否,根源需要從美歐西方對外政策甚至政治制度中去尋找和探究。 第一,美國是歐洲難民危機的始作俑者和主導者 應該說,歐洲難民問題是歷史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因經濟發展落后、自然條件惡劣,貧困民眾向富庶的歐洲流動,但這種近似常態化的難民流動是可控的,而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歐洲因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問題。 然而,去年開始的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涌入歐洲,形成了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它始于2003年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繼而是利比亞戰亂和敘利亞大規模內戰。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把伊拉克政治強人薩達姆送上絞架,伊拉克就此變成了各宗教派別武裝的戰場,IS恐怖勢力血腥殺戮的“天堂”。北約主導的推翻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軍事行動,也使這個北非國家陷入持續的動蕩和戰亂。美國利用敘利亞國內矛盾,武裝、支持反政府武裝,挑起大規模內戰,一打就是5年。 本來,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是西亞北非比較穩定的國家,也是產生難民最少的國家,而現在則成了難民的最大輸出國。據聯合國有關統計,去年以來涌向歐洲的幾百萬難民中,上述三國的難民占到了近70%。僅敘利亞就有一千多萬人背景離鄉。事實很清楚,是美國和歐洲一手制造了當前的歐洲難民危機。 第二,“新干涉主義”是美國西方強權政治的理論旗幟 歐洲難民危機的起因和主導是美國,歐洲西方國家同樣也有責任。美國2003年拋開聯合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最積極的參戰國是英國;轟炸利比亞的主力戰機來自法國空軍。進入21世紀,美國西方國家的野蠻行徑,和一、二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直接武裝干涉、大規模侵略相比,本質上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它們打出了所謂“新干涉主義”的大旗,披著合法的外衣,搶占所謂道義制高點,具有很大的欺騙性。 “新干涉主義”有兩個理論支點,一是所謂“人權高于主權”;二是“捍衛人類普遍的價值觀”。當美歐國家按照西方的標準,認為某個主權國家存在人權問題,其政治、社會制度不符所謂“人道主義、民主、法治”的西方價值觀時,就可以所謂“人權高于主權”為借口,運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手段干涉其內政,包括推翻它的合法政權,抓捕、槍斃它的領導人。 1999年,北約針對米洛舍維奇政權的科索沃戰爭可以看成是冷戰結束后的“新干涉主義”開篇之作,近10多年來,又在中亞、西亞、北非、東歐不斷復制。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是,“新干涉主義”所及之處,沒有留下美好的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倒是社會動蕩、武裝沖突,到處戰火硝煙、殘垣斷壁,大批難民奔走在背井離鄉的路上。 |
相關閱讀:
- [ 10-01]美國宣布因安全問題退出聯邦難民安置計劃
- [ 10-01]美國得州宣布因安全問題退出聯邦難民安置計劃
- [ 10-01]歐盟無望如期安置難民 未來一年恐難轉移15萬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