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誠:難民危機是美歐西方國家自釀的苦酒
2016-10-03 15:08:26? ?來源:昆侖策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第三,西方政治制度弊端是“新干涉主義”的根源 西方的政治家認為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甚至有學者拋出了“歷史終結論”,認為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類社會形態進步的終點”和“人類統治的政治形態”。事實真的如此嗎?應該承認,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其進步的方面,但它不可能擺脫馬克思所指出的“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這一基本矛盾,無法擺脫由這一基本矛盾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和社會矛盾,無法避免向國際社會轉嫁危機。西方的政治制度看上去很美,人民握有選票,權力可以制衡,但決定國家命運的,最終還是那些掌握資本的利益集團。 新干涉主義的出現,本質上是西方大財團獲取地緣政治利益的需要,是獲取更多對西方開放的市場、攫取經濟利益的需要,是轉嫁國內矛盾的需要,是維護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的需要。美國需要的是中東地區的主導權和石油的控制權。利比亞戰爭后法國提出,因為這仗主要是法軍打的,因此法國石油公司應該占有利比亞75%的石油開采份額。 第四,難民危機將長期困擾西方世界 不斷涌入的難民讓歐洲陷入政治、經濟、社會困境,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威脅。 首先是對歐洲一體化的沖擊,隨著德國在接受難民立場上的后退,歐盟二十多個國家會更加不服從歐盟分攤難民等安排,然而這種步調不一致的意義并非完全在難民問題上,它涉及歐洲一體化這個更大的問題。英國公投脫離歐盟,一定程度上有難民危機的推動。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一旦主張排外主義的右翼政黨上臺,或許會出現脫歐的“多米諾骨牌”。 二是目前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妥善安置、救濟大量難民,缺乏足夠的經費和工作崗位,歐洲經濟復蘇的時間可能會拉長。 三是難民溶入歐洲社會是很大的問題。目前歐洲大部分國家都面臨第二代移民溶入主流社會難的困局,新的難民潮更加劇了這個危機,德國、法國等地難民和當地居民沖突成百上千起的發生。隨之而來的社會兩級分化,族群對立,宗教沖突以及社會治安惡化等等,歐洲將很難平靜。 四是歐洲目前面臨著空前的恐怖威脅,一些IS成員或受極端思想影響的人混在難民當中,歐洲已成為恐怖活動的重災區。美國搞亂了中東,移禍歐洲,自己也得不到安寧。去年以來美國本土恐怖襲擊、槍擊事件不斷發生,恐怖威脅已成為美國人民家門口的現實威脅。美歐西方都在咽下并且將長期吞食自己釀造的難民危機苦酒。 進入21世紀的世界,面臨著強權政治、金融風險、貧困饑餓、武裝沖突、環境資源危機和恐怖主義威脅,美歐西方國家從維護有利于西方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出發,企圖用“新干涉主義”,按西方的價值觀和好惡來解決矛盾和危機,結果是開錯了藥方,只能是增加新矛盾、制造新危機。 看看當今世界,凡是動蕩動亂、紛爭戰爭的地方,基本上都和美國西方的挑動、插手有關。也正是如此,世界上希望和平安寧、社會發展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中國身上。 中國作為一個飽受過帝國主義侵略、干涉、封鎖的國家,新中國成立以來只用了60多年時間走完了西方二百多年走過的道路,成為綜合國力世界第二的國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選擇了一條適合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外交是內政延伸,在對外政策上,從上世紀50年代中國就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在當前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新的變化、全球面臨新挑戰的情況下,中國堅決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提出了建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等一系列嶄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提出并切實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承擔與國力相適應的國際義務,體現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一貫倡導的“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基本宗旨。 中國以一個負責任大國形象,與美國西方的“新干涉主義”, 以強凌弱,動輒制裁、干涉別國內政形成了鮮明對照。國際社會能夠廣泛聚焦中國主辦的G20峰會,認真聽取、解讀、評價、接受中國方案;在南海問題上,東盟不跟著美國、日本走,越南、菲律賓兩個主要當事國近期都明確表示不采取挑釁行為等等,都和這個對照有關。事實說明,西方制度下的“新干涉主義”不受歡迎,而中國正在發揮著引領世界、為和平發展提供正能量的作用。 (作者系武警部隊大校) |
相關閱讀:
- [ 10-01]美國宣布因安全問題退出聯邦難民安置計劃
- [ 10-01]美國得州宣布因安全問題退出聯邦難民安置計劃
- [ 10-01]歐盟無望如期安置難民 未來一年恐難轉移15萬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