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4日電 (孔慶玲) 又到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季,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瑞典,等待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名單的公布。知曉誰能摘下諾獎桂冠當然令人期待,但有著115年歷史的諾貝爾獎背后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數”說起來,頗有些耐人尋味,又讓人耳目一新。 25歲:最年輕物理學獲獎者靠“拼爹” 提到自然科學類諾獎得主,一般都是在科學研究領域有著較高成就的人,可但凡想有成就,投入時間精力是必須的,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有的人頭發花白了可能還在為諾獎陪跑。但是,諾貝爾獎歷史上卻出了一位20多歲的獲獎者。放在當下,就相當于是一位90后拿了諾獎,這比買彩票中大獎的幾率還低吧。 當然,這里面有點故事。這位最年輕的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獲獎者是時年25歲的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勞倫斯·布拉格。他不是一個人獲獎,而是“上陣父子兵“,與父親威廉·亨利·布拉格同獲此獎,父子二人1915年因對X射線晶體結構的研究獲得當年的物理學獎。 原來,小布拉格年紀輕輕就能站上諾獎領獎臺,也是靠“拼爹”。別人25歲可能還在苦苦攻讀博士學位,或是拼命賺錢養家,這位年輕人就已經跟著老爸一同搞了兩年的研究,而且還獲了大獎。 看來,在科學界“拼爹”也很管用。不過,小布拉格也并非“繡花枕頭”,而是有真材實料的科學家,他在X射線衍射定律的發現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比他爹小多少。而且,小布拉格本人也儀表堂堂,這就是傳說中的長得帥、有背景、還努力的人吧。 說完了最年輕的獲獎者,順便也說下諾獎歷史上最年長的獲獎者。那就是2007年經濟學獎得主萊昂尼德·赫維奇。獲獎時,他已是90歲高齡。這位老人得知獲獎后,曾幽默地說,“對于諾貝爾獎來說,我已經太老了。不過這筆獎金對一個退休老人的確不無裨益”。 115年:獎金發了115年還沒用完? 談到諾獎,就必須提一下獎金,畢竟是筆巨款。最初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典克朗,從1901年至今的115年里,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那為什么還能有錢發獎金呢?這要歸功于投資理財,讓錢生錢。 最初諾獎金額并不高,1901年首次頒獎,根據諾貝爾當初的遺愿: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但此后獎金數額開始縮水,直到1991年,諾獎金額飚升至600萬瑞典克朗。此后連年上升,到2001年已經上漲到1000萬瑞典克朗,并一直維持到2011年。雖然2011年諾貝爾基金會投資不力,但總資產仍然高達28.6億瑞典克朗,是設立之初的92倍。 3000多萬瑞典克朗花了115年還沒有用完,獎金數額還不斷上漲,這完全是依靠投資理財的收入,理財專家的出色表現延續了諾貝爾的夢想。據稱,諾貝爾基金會的錢投資過國債,也投過房地產和股市。 當然,理財也不會一帆風順。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場不振,諾貝爾基金會的股票投資就虧損了1900多萬瑞典克朗。因此,諾獎每項獎金的金額也從1000萬瑞典克朗降低到800萬。 800萬瑞典克朗相當于600多萬元人民幣,獲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就拿著這些獎金在北京北五環外買了一套房,現在估計漲了不少。 10年后:日本諾獎得主或劇減 14年和15年,諾貝爾獲獎者名單中都出現了中國人的身影,作家莫言和藥學家屠呦呦獲獎的消息讓中國人為之振奮。不過,說到獲獎人數和次數,不得不提一下鄰國日本。 近幾年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在不斷增加,自2000年以來,自然科學領域的獲獎人數已經達到了14人,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2多,而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項評選主要與論文發表量以及被引用次數存在較大的關聯。而根據統計顯示,截止2000年前后,日本的論文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全球第2位。 不過,日本在論文市場的地位目前已經被中國趕超,下滑至第4位,因此,照此發展下去,10年后的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可能會急速減少。那以此類推的話,能不能說中國的諾獎得主會增加? 4年:領塊獎牌能費多少周折? 諾獎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四個獎項的獎章背面除圖案各不相同外,都在顯著位置刻有獲獎者名字。但和平獎和經濟學獎獎章只在背面邊緣刻有獲獎者的名字,并不明顯,這還曾引發出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 1975年蘇聯經濟學家康托羅維奇、美國經濟學家庫普曼斯因資源最優利用理論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人在斯德哥爾摩領獎時互相拿錯了獎章,各自回國后才發現這個“張冠李戴”的錯誤。 要是現在,估計打個飛的,用不了多久就換回來了。但是,由于當時處于冷戰時期,這個本來不大的問題經過長達4年的外交努力才得以解決。 400顆行星:為何換不回一塊獎牌? 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無上榮譽,但是,也不是成就多了就一定能得到,得獎還要看人品。品行不佳、德行有虧的科學家,就算是研究成果再豐富,也可能與諾獎無緣。 美國就有這樣一位科學家。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杰夫·馬西是世界公認的“行星獵手”,他發現了逾400顆行星,人類發現的前100顆太陽系外行星中,有70顆是他參與發現的,這成就可以說是無人出其右。 馬西還是尋找外星人計劃的主要負責人,他曾被公認為諾貝爾獎得主的熱門人選,但是他被曝出在2001年至2010年期間,數次違反校規,對4名女學生動手動腳,未經許可親吻撫摸等。后來馬西因涉嫌性騷擾多名女學生被迫辭職,最終也與諾貝爾獎牌無緣。(完) |
相關閱讀:
- [ 10-03]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日本科學家獲獎
- [ 09-07]瑞典兩名諾貝爾醫學獎評委因學術丑聞遭解職
- [ 09-01]華裔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去世 系錢學森堂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