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4日電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4日在香港理工大學發表題為“發展雜交水稻,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演講。他說,發展雜交水稻對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世界上一半的稻田種上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兩噸來計算,可以多養活4億至5億人口,希望各方能夠共同努力。 袁隆平表示,目前世界人口數量已達到70億,很快將達到80億,而耕地每年在不斷減少,面對人口增長的壓力和耕地減少的嚴峻形勢,如何養活世界人口是擺在人類面前非常嚴峻的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通過科技進步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而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使用優良的高產品種。 袁隆平說,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以稻米為主食,特別是中國有超過60%的人以稻米為主食,因此提高水稻產量,對保護世界糧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據專家估計,到2030年水稻產量要比1995年提高60%才能滿足需要;現在每公頃水稻產量可以提供27個人的口糧,到2050年每公頃產量必須提供43個人的口糧。 袁隆平強調,雜交水稻能夠大幅度地提高水稻產量。雜交水稻就是利用水稻的雜種優勢,具有根系發達、稻穗大、產量高的優勢。在同等條件下,雜交水稻比一般品種高產20%以上。 他講述了超級稻從1996年到現在的發展過程,平均產量領先于技術非常先進的日本,同樣也領先于印度和全球平均水平。 他介紹說,雜交水稻不僅在中國表現良好,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表現同樣很好,較當地的常規品種增產顯著。2015年,外國共種植雜交水稻總面積達600萬公頃,其中最大的是印度,有200多萬公頃,然后是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在這些發展中國家,增產甚至達30%至40%;在發達國家,如美國,雜交水稻較當地品種增產20%至25%。 袁隆平3日晚在香港獲頒“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并獲得現金獎2000萬港元,以表彰其在高產雜交水稻技術研究上取得的重大科研成就,以及對促進世界糧食供應的安全性作出的杰出貢獻。(完) |
相關閱讀:
- [ 10-03]袁隆平、吉米·卡特等獲首屆“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
- [ 07-20]袁隆平“華南雙季超級稻畝產3000斤技術”項目早造驗收“達標” 畝產832.1公斤
- [ 06-23]袁隆平首現電視節目宣傳片 吐露“禾下乘涼夢”
- [ 03-26]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看望袁隆平、程相文
- [ 01-30]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告別政協任職生涯專心科研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