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亞的斯亞貝巴10月4日電 通訊:從坦贊鐵路到亞吉鐵路,跨越萬水千山的追憶 新華社記者姚遠 王湘江 今年53歲的周平記得,上小學時他曾有整整5年沒見過父親。雖然心底十分思念,但在外人面前他總是非常自豪——他是一名光榮的“援外家屬”,父親在遙遠的非洲代表中國修建坦贊鐵路。 40多年后,子承父業的周平來到狂風凜冽的東非高原,參與修建連接埃塞俄比亞與吉布提的鐵路——亞吉鐵路。 10月5日,亞吉鐵路即將正式通車,成為非洲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它也是繼坦贊鐵路之后中國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條跨國鐵路,被外界稱作“新時期的坦贊鐵路”。 一條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政府的援非項目,一條是中國鐵路企業開拓海外的成功案例,兩條相隔千里的鐵路在周平對父親的追憶中交匯。中國鐵路人用兩代人的時間在技術上實現了飛躍,不曾改變的是他們的奉獻精神,以及與非洲人民的深厚情誼。 “父親說,當時他們修建坦贊鐵路時的條件非常艱苦。坦桑尼亞氣候炎熱,當時交通條件有限,從中國過去要在輪船上漂半個多月。父親在那里呆了5年,中間沒有回過一次家,”目前擔任中鐵二局新運公司埃塞鐵路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長的周平告訴記者。 上世紀70年代,中國在自身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援建坦贊鐵路,其間共有60多位中國援建人員犧牲。如今,盡管環境同樣陌生艱苦,但提升的技術水平、強大的后勤支持,為中國鐵路人在非洲修建鐵路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父親那時修鐵路基本靠人工,架梁十分緩慢。如今我們利用大型架橋機,一天最多可以鋪設12片。如果靠人工,一天一片都完不成。”周平說,他們用6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400多公里的鋪軌,這是老一輩鐵道工人無法想象的。 如今,鐵路建設已成為中國的一張國際名片。由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負責建設的亞吉鐵路,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鐵路,并首次實現了全產業鏈“走出去”,即從融資、設計、施工、裝備材料到通車后的運營,都由中國企業負責,以保證鐵路修建的高質量和后期的順利運營。 現在,周平再也不用像小時候那樣,將思念寫在小紙條上,夾在母親的信里寄給父親,而可以通過網絡隨時與家人聯絡;每年有兩次探親假,讓周平能與家人團聚。 在周平的動員下,如今他的大兒子也來到埃塞俄比亞,在亞吉鐵路的工地上操作吊車。雖然周平的母親曾認為非洲太艱苦,堅決反對兒孫再赴非洲,但周平認為,如果父親還在,一定會支持他的決定。“父親認為修鐵路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亞吉鐵路的修建也讓周平感受到了非洲民眾對中國工人“根深蒂固的友好”。父親曾告訴他,當年修建坦贊鐵路,當地人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懷疑變為后來的完全信任。現在,因中國鐵路多年來積累的美譽和工程隊對當地民眾的無私協助,常常有熱情的牧民用英語高呼“China”向他們致意。 在亞吉鐵路建設過程中,中鐵公司為當地居民修建了400多公里的鄉村道路、打了19口飲水井、提供供水點20余處,惠及民眾上萬人;中鐵建則通過大量聘用當地員工、扶貧濟困等方式獲得了沿線民眾的信任。 10月3日,在亞吉鐵路沿線的阿達瑪鋪軌基地,一列裝載著救災糧食的火車正等待卸貨。運送國際救援物資、馳援埃塞旱災成為亞吉鐵路去年提前投入使用后的第一役,這讓現場的中國工人充滿了自豪感。 在現場指揮貨物運輸的馬江成明年就要退休,曾跑遍中國大江南北的他決定將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站選在亞吉鐵路。他說,“為國家爭光”和“將多年的技術管理經驗帶給非洲”是他來到這里的主要使命。 中鐵二局新運公司副總經理文峰介紹說,他們參與亞吉鐵路修建的中國員工中,有10%是家中兩代人都投身鐵路建設,而三代人都參與鐵路事業的員工也有4%-5%,“這是一種代代相傳的責任感”。 來到埃塞已經4年的周平打算在亞吉鐵路的工作上呆到退休,超過他父親在非洲的時間。他的另一個心愿便是有機會去參觀坦贊鐵路,看一看父親曾經戰斗過的地方。 |
相關閱讀:
- [ 10-05]國慶前4天全國游客接待量超4億人次
- [ 10-05]非洲首條電氣化鐵路通車 全套中國標準
- [ 10-04]國慶全國鐵路客流持續高位運行 將連續四天突破千萬
- [ 10-03]鐵路假日客流持續高位運行 連續3天突破1100萬
- [ 10-02]黃金周首日全國鐵路單日旅客發送量創歷史新高
- [ 10-01]鐵路迎來國慶假期客流高峰
- [ 09-29]十一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11000萬人次
- [ 09-28]六旬老漢煙癮發作廁所吸煙 逼停上海開往成都動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