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9日電(記者 胡永平)本網近日接當地村民反映,河北省邢臺市任縣永福莊鄉永五村有人在村集體耕地上蓋高樓并對外銷售,而且該項目未經審批。 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能否保護好我國有限的耕地,既關系我國農業基礎地位的鞏固,關系著人民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安定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是關系著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能否保持獨立自主地位的大問題。溫家寶于2013年03月0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更是指出農村土地制度關乎農村的根本穩定,也關乎中國的長遠發展,其核心是要保障農民的財產權益,底線是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 長期以來,非法亂占耕地的行為極大地威脅著我國的糧食安全,侵犯了農民的利益,國家不斷加強宏觀調控,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制止亂占耕地、侵犯農民利益現象的蔓延。但還是有很多地方為了一己私利,對國家法律和中央政策視而不見。 記者在永五村走訪時發現,在位于村子東頭的一片耕地上的確有一片工地,現場有很多工人在忙著施工。在臨近馬路的地方,有兩棟高樓已經封頂,而在這兩棟樓的后面還有六排的樓房在建,每排樓都基本上建到了一層。記者詢問了幾家村民,他們稱,蓋樓的地方以前大都是村民的耕地,被占地的村民有些拿到了現金補償,也有些可能給了房子。對于是誰建的房子,他們不是很清楚。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離工地不遠的售樓部。這是一個臨街的小平房,外墻掛著“五福花園售樓部”。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跟里面的工作人員了解到,該樓盤目前還沒有正規審批手續,但他們正在申請辦理。永五村違法占用耕地的情況,記者也在任縣國土地局得到了核實。該局有關領導稱,永五村東頭所蓋樓房,確實有部分占用耕地的行為,此前有人向他們反映過,他們也對其進行了停工處理。 根據法律規定,非農業建設項目確需占用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單位或個人必須向縣級以上土地管理部門申領并填寫《申領〈基本農田使用許可證〉呈報表》,經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按土地審批權限報批,領取《基本農田使用許可證》。建設用地的單位或個人在取得《基本農田使用許可證》后,再按用地審批程序和審批權限辦理用地手續。對未領取《基本農田使用許可證》的,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批準其占用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非農業建設使用基本農田的單位或個人,在領取許可證時,除按規定繳納土地稅費外,還應繳納基本農田開發基金。 永五村這種未經審批擅自占用耕地的行為,不僅違反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規定,而且也損害了國家的利益。 2014年,河北省政府曾出臺《關于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的意見》,該《意見》提出依法劃定基本農田,實行永久保護和高標準建設。根據土地變更調查和農用地分等定級成果,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將保護責任落實到農戶。建立基本農田數據庫,進行全程監管。設立基本農田標志牌,接受社會監督。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實行永久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符合法定條件,確需占用和改變基本農田的,須報國務院批準,并補劃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基本農田。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占用多劃基本農田的,不再補劃基本農田,但要依法補充耕地。同時,嚴格新增建設用地審批。城鎮建設、村莊建設和單獨選址項目建設,新增建設占用耕地的,要在用地報批之前補充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耕地,做到先補后占、占優補優、占補平衡。 《意見》還規定,嚴禁亂占濫用耕地。依法查處未報先占、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等違法占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行為。防止集體土地流轉“非農化”,禁止借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之名搞非農業建設,禁止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引導農業結構調整不改變耕地用途,不破壞基本農田種植條件。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以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為前提,守住底線、試點先行、積極穩妥推進。 該《意見》的出臺距今才兩年多時間,其中的內容字字“鏗鏘有力”,但現實中違法占用農地的事情仍然在不斷上演。 |
相關閱讀:
- [ 09-19]黃河上游青海省四大灌溉工程將使40余萬畝耕地變良田
- [ 08-22]廈2015年第二批保障性租賃房30日選房 |閩清制定地質災害治理和耕地復墾措施
- [ 08-22]閩清縣制定洪災地質災害治理和災毀耕地復墾措施
- [ 08-09]保護耕地應讓種糧“有賺頭”
- [ 08-08]榕推進供排水設施、住房重建和災毀耕地復墾工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