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16.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10.5%。 龐大的老年人口,使得老年產業未來具有很大潛力。全國老齡委的數據顯示,我國老年產業的規模到2020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8萬億元和22萬億元,對GDP拉動分別達到6%和8%,產業愿景十分可期。而在國家鼓勵的六項老年產業中,健康管理、康復護理、家政服務、文化教育和宜居服務,已經有不少企業涉及其中,而老年金融理財業,仍處于市場培育階段。 事實上,隨著時代變化,我國老年人的構成也在發生變化。與2000年相比,2015年的老年人口中,未上過學的下降了23.2個百分點,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上升了14.3個百分點。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群體,也已經不是一個小數字了。 要知道,就算是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前三屆大學畢業生,一代“天之驕子”也部分步入退休年齡。這一群體曾經一度是經濟社會的中堅力量,也積累了包括房產、存款在內的一定數量的資產,步入老年之后,如何讓自己積累的財產保值增值,成為不可回避的需求。老年人和銀行打交道,早已不是在每月固定日期會搬著小板凳等銀行開門領退休金。在銀行大戶室里,在股票交易所大廳里,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子女或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簽字,已經稀松平常。 老年人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往往與年輕群體不同。在金融理財傾向上,往往喜歡風險性低的項目,偏好儲蓄。而在服務模式上,老年人行動不便,對互聯網等新事物接受能力不足,使得他們對基層網點的便捷程度和服務人員的耐心程度要求更高。另外,養老金的周期性發放,使得老年人理財具有周期性特點。 最關鍵的是,當下銀行、保險和相關金融公司的金融理財產品,往往是基于年輕人的理財需求設計的,未能滿足老年人的低風險、高保值需求,結果導致老年人寧愿把錢存入定期存折,也不愿意投入到他們看起來風險較大的金融市場。 老年金融市場面臨的問題,不只是相應產品缺乏,還有市場規范性較差。現階段,老年人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被騙的報道時常見諸報端,個別人利用老年人對于金融知識和業務操作流程的不了解,特別是對互聯網金融操作方式的不熟悉來行騙,使得老年人對金融產品,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產品安全感不高。 促進老年金融理財市場健康發展,一方面要提升金融機構對老年人的服務能力,增設無障礙和便捷設施等;另一方面,則需要完善現有法規,豐富業務操作渠道,切實保障老年人的理財安全。 而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則需要對不同收入情況的老年群體進行詳盡的市場調查,了解老年人對金融產品的需求點在哪里,設計開發能夠融合健康、養老輔助功能的產品,提升工作人員對老年人的服務水平。 老年金融市場從理論上說是藍海,但要讓老年人愿意理財、敢于理財,最終能從理財中嘗到甜頭,需要的不只是在柜臺上放一個老花鏡。記者趙昂 |
相關閱讀:
- [ 10-10]永安市貢川鎮:關愛老年朋友送健康
- [ 10-10]歷時六年 總投資6600多萬元
——全省規模最大的縣級老年活動中心大樓在上杭落成 - [ 10-10]三明有百歲壽星108位 15.7%戶籍人口步入老年
- [ 10-10]《每周文摘》圓老年讀者心愿 創立老年鞋品牌“春夕”
- [ 10-10]臺江有支老年志愿服務隊 成員多是六七十歲退休人員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