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專電(記者許晟、王都鵬)中國證監會14日向社會公布3起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案件的行政處罰,其中,對微信公號“彌達斯”的責任主體進行行政處罰,是證監會第一次對微信公號傳播虛假信息進行行政處罰。 證監會當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主要案件情節包括:李輝擔任總編輯的微信公號“彌達斯”撰寫、發布《國家隊:招商銀行副行長喊你還錢了》不實信息;五礦證券首席策略師王先春在個人微博發布、每日經濟新聞網報道“3月1日起創業板將全面停止審核”的假消息。 資本市場中信息高度敏感,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很容易受虛假信息誤導。證監會處罰委相關負責人認為,結合虛假信息傳播范圍、市場成交量和價格波動、傳播者身份等因素,可以判斷編造、傳播的虛假信息是否已構成擾亂資本市場秩序,如果構成,就應受到相應處罰。 證監會認為,在上述案件中涉案主體發布的虛假信息均構成了對資本市場秩序的擾亂。其中,王先春是證券從業人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李智是媒體從業人員,發布的虛假信息涉證券市場重大政策變化,導致證監會通過新聞發布會辟謠;李輝在“彌達斯”微信公號的發文過度歪曲和引申事實,達到編造的程度。 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分別對李輝、中融匯智(彌達斯公號的運營公司)處以20萬元罰款,并責令改正;對王先春處以15萬元罰款,并責令改正;對每日經濟新聞報社和記者李智分別處以20萬元罰款,并責令改正。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新媒體時代下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案件呈現涉案主體大眾化、手法多樣化、傳播渠道網絡化、行為目的復雜化、危害程度擴大化等新特點,執法工作面臨更多挑戰,法律規范也需進一步完善。 隨著移動互聯網普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危害加劇,證監會也加大了執法力度。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證監會立案稽查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行為19件,作出行政處罰11件,移送公安機關5件,形成有效執法威懾與遏制。 |
相關閱讀:
- [ 10-13]證監會等15部門聯合整治互聯網股權融資平臺八大問題
- [ 10-10]證監會:系統內工作人員違規買賣股票一律頂格處理
- [ 09-30]證監會批復滬深交易所發布實施公司債券簿記建檔指引
- [ 09-30]證監會立案調查這家公司 佛塑科技
- [ 09-24]證監會:FOF不允許持有衍生品性質產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