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10月17日酒泉訊(記者 張若夢 牛博 通訊員 王艷梅)
“別人都說我有眼光?!碧崞鹫煞蛲鹾橹?,女軍官姚聰穎一臉幸福和自豪。
作為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零號指揮員,王洪志備受媒體矚目。這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五位零號指揮員,碩士學歷,高大帥氣,榮立過二等功,獲得載人交匯對接貢獻獎章,部委級科技成果10多項。
夫妻倆一個內向沉穩,一個活潑開朗。
“別看王洪志平時不愛說話,可心細得很。有一次我們室的年輕人騎自行車去春游,碰到一個小陡坡,他伸手從后面幫我推了一下,我心里就記住了他?!?/p>
南方冬天冷,姚聰穎畢業后的第一個春節沒有回家探親,打算夏天著一身清爽的戎裝去看爸媽。沒想到當時在外出差的王洪志也沒有回家過年,而是從上?!坝病弊鴰浊Ю镖s回了戈壁灘。當時,有老鄉要給姚聰穎介紹對象,室領導急了,特意找她談話:“你知道王洪志為什么要回來?” 姚聰穎的臉一下子紅了。
盡管心知肚明,姚聰穎還是決定考驗一下對方。王洪志身高1.81米,自己才1.56米,于是,她問:“你是我們室個子最高的,我是最矮的,別人說我們走在一起反差太大了!”
“只要我們自己感覺好就行!” 王洪志的答復令她心甜如蜜。
畢業于青島海洋大學的王洪志,學地質專業,卻被分配從事火箭推進劑加注工作。隔行如隔山??床欢畧D紙,他就借來與加注有關的圖書資料,從推進劑的性質、火箭加注原理等基礎知識入手,一點一點地“啃”。他把別人休息、娛樂的時間都用在了鉆研業務上。
載人航天發射場加注系統全部要實現自動化,為了盡快編制自動化加注軟件,王洪志被選派到上海某研究所參加可編程控制軟件開發技術培訓。隨機的技術資料有兩米多厚,全是英文。即使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同志,也感到發怵。
為了聽懂和消化培訓內容,他白天聽教員講課,夜里上機實習,每天都要在教室和機房呆十幾個小時,記了厚厚的兩大本筆記,翻破了一本計算機專業詞典。直到一個多月的學習結束,他連到上海市中心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培訓中心的教員曾感慨地對發射中心領導說:“你們有這樣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憑著特有的擠勁和鉆勁,王洪志很快從一個“門外漢”逐步變成了加注專業技術骨干,先后完成了加注供氣系統遠控操作站監控軟件、加注控制軟件、網絡通信軟件的設計和編寫工作。
推進劑加注是一項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工作。一天晚上,神色疲憊的王洪志從發射場回來,告訴妻子,他們做廢氣處理試驗時,意外發生爆炸,一名戰士剛才還活蹦亂跳的,突然倒在地上起不來了,送到醫院一檢查,原來雙腿骨折了。那晚,姚聰穎盡做惡夢,在夢中竟哭出聲來,醒來后,她用雙手把躺在身邊的丈夫從頭到腳摸了個遍,王洪志不解地問:“你咋啦?”“我夢見你被炸傷了,到處是鮮血?!?/p>
此后,王洪志再也不對姚聰穎提起工作上的事,他不想讓妻子擔驚受怕。
一晃20年過去了,王洪志主持編寫的這套軟件源源不斷地為10艘飛船、1次天宮飛行器和數十次衛星發射任務輸送著“血液”,從未因軟件問題影響過加注,并在今年完成使命,光榮退役。
為了做到“胸有成竹”,王洪志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在發射場。今年,為了迎接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發射場啟動的40余個建設改造項目他個個參與其中,數千臺地面設施設備他如數家珍。
姚聰穎從事火箭外安測試工作,主要是給上箭產品發“合格證”,這可來不得絲毫含糊。因為最忙的時候,她要負責6臺單機的測試。一旦別的單機出現故障,所有設備要一齊加電,陪著加班。慶幸的是,在“神舟”飛船發射任務中,她負責的單機從來沒出毛病。任務緊張的時候,夫妻倆好幾天都見不上一面。
測試環境有微波幅射,初上崗時,姚聰穎覺得心慌氣短,眼睛酸脹酸脹的,不久,頭發也一絡絡地掉。“不過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習慣了?!?姚聰穎說得輕描淡寫。
每次飛船轉場后,她必須到塔架下的測試間觀察箭上狀態,測試間沒有空調,冬天像“冰窖”,夏天像“蒸籠”,直到射前30分鐘才能撤離。“神舟”四號遇上了罕見的低溫天氣,可謂滴水成冰,姚聰穎的手腳都凍僵了,一邊哈氣一邊堅持測試。
活潑開朗的姚聰穎也有傷心事。“懷第一個孩子時,我們準備了好多漂亮的寶寶裝,取了好幾個名字,日夜盼著可愛的小寶寶能夠快樂地來到人間,沒想到臨近分娩時,孩子因缺氧窒息不幸夭折了?!边@個匆匆降臨又匆匆離世的男孩成了夫妻倆永遠的痛。
姚聰穎為此不知傷心地哭過多少次,每當她憂郁難過的時候,王洪志就會找出一些詩歌和散文念給她聽:“燕子去了,又再來的時候;花兒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夫妻倆現在有個可愛的女兒,是1999年在河北老家出生的。當時王洪志正在執行“神舟”一號任務,女兒出生時都沒能回到妻子身邊照顧。
問及是否覺得委屈?姚聰穎卻說:“一點也不,我們心中有對方,就像一首歌中唱的‘一路上有你,苦一點也愿意’?!?/p>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零號指揮員王洪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