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普洱10月18日電 (保旭 王祎)“我們對泰國三所高校進行了上百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本科生認為‘一帶一路’有益于泰國發展”,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教授岳桂寧18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做出如上表示。 18日,岳桂寧帶著這份他近一年多時間的研究項目成果,出席了在云南普洱市舉行的第七屆西南論壇暨湄瀾合作智庫論壇。 “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以來,成為全球各國關注焦點,特別是在沿線經過的發展中國家尤其受到關注。 2015年年中,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提出了對東盟十國關于“一帶一路”的調研問卷。岳桂寧分配到的項目是東盟元老級成員國泰國。他認為泰國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又因為經常與泰國高校打交道,考慮到問卷的真實度,他把目光放在了曼谷三所大學的本科生身上,“在校大學生通常被認為是高素質人才、國家未來、社會新思想新技術的前沿群體。” 2015年9月,岳桂寧只身趕往曼谷,開始了為期五天的問卷調查,以個人名義在蘭實大學、泰國商會大學、泰國川登喜皇家大學三所高校親自派發問卷。五天時間共發放問卷141份,回收率達百分之百。 近日,岳桂寧已經完成了他的項目報告,正準備上報并發表成果。他告訴記者,這些學生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無論從經濟、政治、國防安全,還是人文交流角度,持積極態度的人數始終高于消級態度的人數。 岳桂寧認為,這讓我們看到這個構想積極的一面,也看到存在的一些問題。“而這個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相互缺少了解,信息流通不夠。” 岳桂寧稱,信息不通導致沿途國家對“一帶一路”不夠了解,而體現在一些中國企業身上就是投資盲目。他介紹,“部分中國企業走出去不提前做‘功課’,導致投資項目沒有差異性、互補性,甚至還會造成‘搶生意、搶資源’的誤會”。 岳桂寧也在項目成果中提出建議,一方面要加大面向沿線國家宣傳、解釋的力度;另一方面,盡早收獲具體成果,讓民眾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加深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參與、支持度,共同推進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特征的新型國際關系的重塑。(完) |
相關閱讀:
- [ 10-18]福建外貿增幅由正轉負 對“一帶一路”沿線貿易依然亮眼
- [ 10-18]習近平訪柬埔寨孟加拉國 拓展“一帶一路”之旅成果豐碩
- [ 10-18]學者:拋開“一帶一路”倡議談“新南向”行不通
- [ 10-18]“一帶一路”,融入友誼的金色碩果
- [ 10-17]自貿區與“一帶一路”高端論壇在廈門大學開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