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競爭加劇加上政策引導 新能源車推廣從數量轉品質
2016-10-20 07:16: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國內新能源汽車品質突圍 面對跨國巨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帶來的競爭壓力,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在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以取得競爭優勢。 長城華冠和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表示,作為一家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設計、研發和制造的高科技企業,前途汽車將不會復制自主品牌傳統燃油車從低端進入市場的老路,而是一開始就要以跨國巨頭的標準來進行產品的開發、制造、銷售乃至服務。“在新能源領域,我們擁有自主的電池、電機、電控等各方面核心技術,有能力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 陸群認為,電動汽車是一個全新的模式,包括車身、底盤、零部件等都與傳統車不同,必須要以電動車的方式來研發和生產電動車。“2010年,我們成立電動車事業部后開始做前期的研發工作,但越做越發現,與傳統車相比,電動車絕不只是一個技術的改變,而是整個技術、產品、市場結構等都發生了變化。” 科技公司跨界造車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為什么要選擇自己研發、建廠、生產這樣一個重資產模式,而不是像很多互聯網企業造車那樣采用代工的輕資產模式?對此,陸群表示,不是不愿意采取找人代工的輕資產模式,而是目前在國內找不到能夠達到他們品質要求的合作者。“比起造車、賣車,拿到資質可能是一件更容易的事。要造出一個能跟國際對手競爭的車型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在于怎么說、怎么做,而是要看真正做出了什么。” 其實細數外資的新能源車,不是技術成熟,就是研發實力強大。搬到中國來,僅需做到降低成本,拉低售價即可,豐田的雷凌、卡羅拉混動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中國車企面對強大的外資對手又該何去何從? 業內專家認為,突破技術瓶頸,提升產品品質,創新商業模式,才是中國車企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存在很多不協調的問題,包括產品參差不齊、電池產能緊缺、充電設施滯后、政策與市場缺乏良性互動等。中國車企只要能提升自己的技術品質,“不需要再來4倍增長,穩住我們良好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就能實現又好又快的協調發展。”記者李志勇 |
相關閱讀:
- [ 10-19]廈門國際海洋周11月登場 突出“一帶一路”主題
- [ 10-19]廈門國際時尚周將在11月5日啟幕 助推相關產業落地
- [ 10-19]4大展會接力開辦 廈門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 [ 10-19]紅博會開幕 仙游獲"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殊榮|4大展會接力開辦 廈越來越有“國際范兒”
- [ 10-19]國際竹具博覽會在永安舉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