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健康發展需完善頂層設計 大數據雖然對經濟發展而言意義重大,然而產業剛剛起步,仍有諸多挑戰。 首先,企業“壟斷”數據現象突出。BAT三大巨頭憑借其固有的互聯網優勢,掌握了大量的數據。根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阿里和騰訊的第三方支付服務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九成。但BAT體系并不開放,如高德地圖被阿里巴巴收購之后,不再向外界公開開放地圖數據。國家工商總局也曾表示,個別互聯網巨頭不愿配合監管分享數據。 其次,數據非法交易猖獗。山東出現兩起針對高校新生的電信詐騙案,便涉及數據非法交易利用。除了傳統的非法數據兜售外,借助技術手段盜取信息的現象日益增多。記者發現,不少網站都出售“移動終端信息采集儀”,利用無線技術快速提取手機電話簿、通信記錄、短消息等數據。 第三,數據“孤島”林立、融合困難。政府與企業都面臨這一難題。“拿走數據的多,貢獻數據的少。”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行總裁王叁壽表示,不少企業以保護商業機密或節省數據整理成本等為理由,不愿意交易自身數據。部分政府部門也缺乏數據公開的動力,有的是因“懶政”而讓數據沉睡,有的則是利用數據已經開展商業化應用,因此不愿共享。北京市經信委自2013年起推動建設北京市政務數據資源網,至今仍有多家政府部門不配合提供數據。 第四,相關法律體系尚不健全。對于個人數據隱私保護、數據權屬、政府數據公開等問題,尚無明確規定,基本處于監管缺失的狀態。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研究員朱巍介紹,目前對個人數據的保護,大多依照2012年通過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遠不能應對實際需求。王叁壽表示,數據交易平臺在運行中也有數據權屬不明的困惑,期待法律明確交易規則和紅線,讓企業有法可依。 第五,大數據產業對外技術依賴現象嚴重,安全堪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大數據產業鏈非常完整,軟硬件能力均領先全球。而中國在芯片、硬件、云計算等方面則較為薄弱,芯片尤其依賴進口,或成為未來產業掣肘。 業內人士建議,我國應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立法,規范數據交易行為,鼓勵數據互聯互通,將數據公開共享納入政府部門考核,同時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在芯片、云計算等大數據的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建成健康、安全的大數據產業環境。記者王曉潔 王新明 |
相關閱讀:
- [ 10-19]利用大數據 打好貴州脫貧攻堅的突圍戰
- [ 10-18]開明的貴陽擁抱網約車 與滴滴共建大數據中心
- [ 10-18]“大數據”助力第三方支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