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3日新媒體專電 題:世界機器人大會折射出了哪些行業風向?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葉健 每一年的重要展會都是折射行業變遷的風向標。從21日開始,為期5天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召開,包括無人車、行走機器人等眾多新興機器人及相關技術相繼登場。記者在現場采訪發現,服務機器人最吸引人眼球,但“同質化”苗頭初顯,但機器人應用場景相對單一、有待豐富。 三大類型機器人成展會主角 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王田苗所說,目前機器人行業的三大熱門領域是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這三類機器人也是毋庸置疑的主角。 親民的服務機器人最吸引觀眾眼球。 此前在微信朋友圈被刷屏的“美女機器人”佳佳,這次也被中國科大帶到了現場。身穿漢服的佳佳,被諸多現場觀眾花式搭訕,佳佳則對一些問題作出了機智的回答。 互聯網公司也沒有失語,阿里巴巴投資的明星機器人“Pepper”,不僅搭載了阿里自家的YunOS,還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能與人對話交流,所以號稱是“情感機器人”。 特種機器人則以其高冷酷炫,吸引了不少觀眾的駐足。 例如,上海荷福人工智能集團的六足步行機器人,不僅能夠平穩上下樓梯,而且還能平穩攀爬60度的斜坡。荷福展示的羽毛球機器人,也因為能夠精準接球,吸引了一些躍躍欲試的挑戰者上場。 無人機展區更是吸引了眾多小朋友。很多人對于無人機的了解,可能還停留于大疆無人機,但是對于特種無人機,平時就無緣得見了。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還有多款完全仿真、長度接近2米的無人機,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更加專業的無人機可以用于安防、商業拍攝等諸多領域。 新松公司本次參展重點是“醫療輔助機器人”,包括可以輔助治療腰椎、頸椎的設備,還展示了可用于腫瘤治療的機器人。 相比較而言,工業機器人展區就要專業得多。一些參展的工業機器人以搬運能力為主,區別在于速度和載重。一些更加專業的國產機器人也開始展露頭角,比如一款“智能協作機器人”,不僅可以輕而易舉地夾起雞蛋,而且其機械臂也能更加靈活地大幅度活動。 服務機器人“同質化”苗頭顯現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同質化”的苗頭已經開始初顯,尤其是針對大眾的服務機器人。不同企業的產品之間,區別讓人難以分別。 這些機器人外形類似,都如同一家兄弟。在運動底盤上,要么是一塊有卡通人像的顯示屏,要么是一張仿真的人臉設計。此外,這些服務機器人的功能也頗為類似,主要是針對用戶的問題,可用于銀行大堂或者其他服務場景。 雖然目前交通銀行、中國郵政等機構已經在嘗試服務機器人,但這塊市場到底有多大,能否支撐起諸多同質企業,仍是一個問題。 而且,影響服務機器人的用戶體驗并非硬件,而是由后臺處理能力決定的人機交互能力。這些關鍵的人機交互能力供應商,目前在市場上已經出現分化,例如上海小i機器人就屬于其中的佼佼者。 參照如今已經是一片紅海的安卓手機市場,有著類似內在的服務機器人,是否也會迎來如類似手機行業的殘酷洗牌,這是機器人從業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運用領域狹窄 市場潛在需求廣闊 此外,目前機器人的使用場景仍比較狹窄,主要聚焦于工廠。但實際上,對于機器人有潛在需求的場景其實更為廣闊。 記者采訪發現,上海荷福的一款抹灰機器人,目前已經接到了不少建筑企業的訂單。因為這款抹灰機器人不僅可以替代人工,在建筑工地上完成基本的抹灰工作,而且工作成果已經能達到國家相關標準。 荷福另一款基于指靜脈識別技術的勞務大數據工程管理平臺,也較好地解決了建筑工地上勞務人員難管理、失信勞務人員難鑒別等問題。該技術前期投入約為1000萬元,但2016年內銷售額將突破3000萬元,已經收回前期成本。 一位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洗車業對機器人技術也有需求,但是國內目前能制造洗車機器人的企業幾乎沒有,市場存在大量空白需求尚待滿足。 對此,上海荷福人工智能集團董事長周錦霆告訴記者,“只有當科研成果與行業實際應用相結合時,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計民生作出貢獻時,科技才體現出了它的價值。” |
相關閱讀:
- [ 10-21]中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達每萬人49個 市場潛力巨大
- [ 10-21]安泰街道開展全市首個公益性質的青少年機器人普及培訓活動
- [ 10-21]共融機器人重大研究計劃啟動 7股望受益
- [ 10-21]安泰街道五一廣場社區成立青少年機器人培訓基地
- [ 10-21]安泰街道五一廣場社區成立青少年機器人培訓基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