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9%。 有就業,家庭就有收入;物價穩,購買力就不會“縮水”。總的來看,我國當前就業和物價總體保持穩定,民生保障不斷提高。 “工作在手,收入我有” 據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市場供求數據顯示,三季度市場求人倍率是1.10(崗位數與求職人數的比),說明市場崗位供求比較充裕。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分析,就業保持穩定首先是因為我國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而且經濟規模在持續地擴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前三季度GDP將近53萬億,同比增長6.7%。 “從世界范圍來看,這個增速處于中高速增長區間。”李忠說,“我們現在經濟體量這么大,每增長一個點,對就業產生的拉動能力相對以往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同時,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52.8%,高于第二產業13.3個百分點,這對就業數量的提高和就業質量的改善都非常有益。“一般來說,三產對就業的帶動高于二產20%左右。”李忠說,三產的持續增長對就業拉動十分明顯。 此外,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也對促進就業起到了關鍵作用。“比如商事制度改革,今年前三季度,每天新登記企業1.46萬戶。”李忠說,“相對于去年來說,平均每天多增加2000余個新企業,這些新增加的企業多數是從事新經濟的中小微企業,對就業產生了很好的拉動作用。” 物價平穩,錢袋不“慌” 我國CPI已經連續4個月處于“1時代”。業內專家預計,四季度物價或小幅抬升,但幅度有限,仍會繼續保持平穩。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9月份CPI同比漲幅有所反彈,重要原因是部分消費品價格同比由降轉升。 例如,9月份,受國內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8%和3.3%;受開學季部分地區幼兒園和民辦學校上調學費影響,教育服務價格環比上漲2.1%;服裝換季,衣著價格環比上漲0.8%。汽柴油、教育服務和衣著價格環比上漲合計影響CPI上漲0.25個百分點。 然而,前期不斷上漲的豬肉價格不斷回落,“豬周期”逐步進入下行階段,同時雞蛋價格也持續下跌,不少地區進入了“3時代”。 業內專家指出,整體來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仍然處于較低水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CPI翹尾因素在10月和11月小幅上升,將對物價起到抬升作用,但幅度有限。預計未來CPI運行基本平穩,不存在明顯的通脹或者通縮壓力。 養老醫保,待遇向好 對退休人員,當前的一件大喜事就是養老金調整發放工作基本落實。初步統計,全國1億多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得到了提高。同時,部分地區提高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 此外,截至9月底,全國共有遼寧、江蘇、重慶、上海等9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10.7%。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上海的219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的21元。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目前已有20個省份出臺文件,對本地區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作出了規劃部署。 制度整合后,按照待遇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參保人員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制度整合后,實行了統一的“一制三檔”。各檔最高支付限額分別為7萬元、12萬元和16萬元,最高支付限額是原新農合最高支付限額的3倍,是原城鎮居民醫保的2倍。 “原來新農合的藥品目錄偏窄,城鎮居民醫保的目錄相對較寬,整合后目錄會進一步擴大。”李忠說,“同時,在定點醫療機構的選擇上數量也會擴大。” 專家認為,盡管就業物價保持平穩,民生保障不斷提高,但我國仍然面臨就業總量壓力較大、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地區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醫保支出增長過快等問題。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例如加強職業培訓、著力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加速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等,相信發展中的問題一定能夠在發展中解決。 |
相關閱讀:
- [ 10-21]各地物價水平怎樣? 30省份9月份CPI漲幅回升
- [ 10-14]解析9月物價走勢:CPI漲幅抬升 PPI由負轉正
- [ 10-14]9月份CPI漲幅回升 專家:四季度物價漲幅或擴大
- [ 10-10]江蘇一餐廳“10元一杯白開水” 物價部門立案查處
- [ 09-27]各地物價水平如何? 13省份8月份CPI漲幅跌破1%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