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31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在斯洛文尼亞南部城市波爾托羅召開。每次大會,以日本為主要代表的支持捕鯨國和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反對捕鯨國,都圍繞捕鯨是否合法展開激烈爭論。這次會上,日本強調要重啟科研捕鯨,遭到澳大利亞等多國強烈反對。在捕鯨這件事上,日本跟國際社會進行過怎樣的博弈? 日本血腥的捕鯨行為一直以來飽受國際社會詬病。2010年,澳大利亞一紙訴狀將日本告上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指認日本違反《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的《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允許以科研為目的的獵捕。日本同年簽署這一條約,但援引《國際捕鯨管制公約》,次年開始 “科研捕鯨”。反捕鯨團體指認日本捕鯨實際是為了國內消費,是商業捕鯨。2014年3月31號,國際法院作出判決,勒令日本停止在南極海域的科研捕鯨。 國際法院首席法官彼得-托姆卡當時宣布:本法庭得出結論,準許日本捕鯨的“日本南大洋科研捕鯨計劃”并非出于科研目的。 日本對判決結果大失所望,但表示會遵守判決。不過日本一直沒有死心。此后,日方根據判決內容制定了大幅削減捕獲數等新計劃,重啟了科研捕鯨。這一舉動激起了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強烈批評。2015年12月,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訪問日本,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聯合記者會上,毫不留情地指責日本重啟捕鯨的行為:“捕鯨是我們意見分歧的幾個問題之一。我已經向日本首相表達了我的觀點。正如我之前說過的一樣,我們對日本重啟捕鯨深感失望。這是一個重大關切,澳大利亞和許多其他國家都由衷地、原則性地關切這一問題。” 而面對特恩布爾的指責,身為主人的安倍也沒有拿出應有的大度,以澳大利亞環保團體暴力反對捕鯨為由,給了特恩布爾一反擊。安倍說:“在捕鯨的問題上,我想向澳大利亞總理表示一下日本方面的想法,現在有很多反對捕鯨的團體實施了一些極端行為來妨礙捕鯨。我曾經說過,沒有什么理由可以為暴力行為開脫。同時,我強烈要求澳大利亞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環保團體妨礙日本捕鯨。” 日本的捕鯨腳步不會停止,澳大利亞的維權之路也不會中斷。本次大會,澳大利亞等國提交了決議案,要求改變成員國的科研捕鯨新計劃只要通過國際捕鯨委員會、科學委員會討論就能實施的現狀,提出必須在大會上也進行討論。這個議案主要是給日本重啟捕鯨的計劃增加程序上的難度。不過,由于支持捕鯨和反對捕鯨的國家勢均力敵,達成共識困難重重。 國際法庭的禁令只是禁了日本在南極海域的捕鯨行為,而日本在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捕鯨活動一直在進行當中。日本高官曾不止一次地以宣揚“鯨魚料理文化”為名,在公開場合要求政府帶頭吃鯨。日本為什么如此熱衷于捕鯨吃鯨? 四面環海的島國日本捕鯨傳統由來已久。17世紀江戶時代,發展迅速的城市和激增的城市人口催生了對鯨脂和鯨肉的巨大需求。于是,在日本各地紛紛出現了以捕鯨為業的專業集團——“鯨組”。從1909年開始,日本的捕鯨船隊開始涉足南極海域,到1936年為止,這里的捕鯨量已經占到了日本捕鯨量的96%。現代以來,日本大肆的捕鯨行為遭至環保團體的反對和抵制。然而,新華社東京分社記者藍建中表示,日本方面對待捕鯨的態度和國際社會并不一樣,“實際上對于國際社會反對日本捕鯨,日本國內一直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因為日本是極端主義文化,他對來自外界的批評有一種本能的逆反心理,你越批評,他越要和你對著干,展示不服輸的勁頭。除了這種心理因素外,捕鯨對于日本來說,也有很大的經濟利益。捕鯨據說養活了約10萬人。由于農林水產業領域的勞動者很多都是自民黨的支持者,自民黨為了維護自己的支持階層,也不愿意取消捕鯨。而且日本一些保守的自民團體,還把國外反對捕鯨的聲音視為對日本的種族歧視,認為是西方白人的視點,不尊重日本的飲食文化等。” 實際上,從70年代開始,絕大多數日本人對鯨肉已很少問津。根據媒體報道,綠色和平組織此前一份調查顯示,92%以上的日本民眾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政府每年都要捕殺900頭以上的鯨,69%的民眾也不支持在遠海捕鯨。復旦大學日本問題專家馮瑋認為,日本政府支持全球范圍內捕鯨還有著更為深層的戰略目的,日本通過科研的名義進行捕鯨,對整個的海洋地質、海洋氣候、水文地理等等進行多方面勘測。而這種勘測對日本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以備不時之需。 |
相關閱讀:
- [ 10-31]日本重啟“科研捕鯨”遭遇多國反對 批判聲不斷
- [ 10-29]國際捕鯨委員會全會通過決議:阻止日本調查捕鯨
- [ 10-25]遭到多國譴責 日本擬仍繼續進行“科研捕鯨”
- [ 10-25]國際捕鯨委員會召開大會 日本重啟捕鯨遭到批評
- [ 09-07]日本開始科研捕鯨 兩個月內捕獵至多51頭小須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