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一再延后,福建宏芯收購德國愛思強(Aixtron)“卡殼”……種種跡象顯示,中企火熱出海正遭遇“成長的煩惱”。 據湯森路透統計,2015年以來,全球并購交易額同比降幅達23%,但中企海外并購屢創紀錄:2015年,中國企業共實施對外投資并購項目579起,涉及62個國家(地區)和18個行業大類,實際交易總額544.4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中企共實施海外并購項目521個,實際交易金額674.4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總額。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出現大幅增長,有多方面原因。”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記者,最主要是因為國內更多企業有實力,也有動力實施國際化戰略。還有一個因素是,國外目標公司經營遇到困難,對外力的需求更強烈,中企此時并購支付的溢價不會過多。 然而,與屢創紀錄相伴,中企海外并購遇挫的案例也逐漸增多。 據數據提供商Dealogic發布的數據,今年前5月,中資企業在海外并購中,被中途取消的交易達15樁,交易總規模240億美元,超過去年全年220億美元的規模。一份來自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也顯示,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完成率到目前為止只有67%。 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標的國政府對安全管制的考量。最新的案例是,10月24日,福建宏芯擬6.7億歐元收購德國芯片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的擬議收購案,遭遇審查危機。 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2日的發布會上回應指出,希望德方重啟對該并購案的安全審查僅為個例,不代表德改變其經濟政策。“這一舉措將不利于中德雙向投資的健康發展和經貿合作大局。我們尊重各國在其法律框架下開展安全審查,同時,也希望在安審中提高透明度,明確判斷標準,給予各方投資者平等待遇。” “我國企業‘走出去’發展到了一定規模,也必然伴隨各種矛盾。”白明告訴記者,我們的并購目的和“走出去”的初期相比,也在發生變化,特別在高端制造業領域,因為對技術有更多的訴求,難免出現對方有所警惕。其他國家在跨國并購中也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而這一“阻力加大”的趨勢在可見的未來也將持續。 在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看來,有成功就有失敗,這是商業的必然。去哪里就遵守哪里的規則,按照對方規則去做也是最基本的準備。 “遇阻的案例增多,是因為‘走出去’的企業更多了。事實上,從數據上看,談成的項目是更多的。而增強并購者自身的吸引力,為對方帶來更多機會,也將容易獲得對方更大的支持。”白明說。 沈丹陽也表示,德國一些政府官員和民眾擔憂中國企業赴德投資并購會把德國的技術和工作崗位轉移走是不必要的。很多中國企業在德成功并購案例均證明了這一點。希望德有關方面能理性思維,客觀對待企業的商業行為。 事實也說明,中國出海企業相當一部分是在為標的企業“打工”。據國資委研究中心、商務部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完成海外并購的中國企業中盈利可觀的占比僅13%,基本盈利的為39%,處于持平狀態和暫處于虧損狀態的企業合計占比為48%。 |
相關閱讀:
- [ 11-02]澳交所成中企上市“新大陸” 中資房產商首次掛牌
- [ 10-31]德媒:德國商界不滿政府阻中企并購 中國發展是機遇不是威脅
- [ 10-21]報告稱前三季度中企海外 并購額超1600億美元
- [ 10-18]商務部:繼續大力支持中企積極應對國外反傾銷調查
- [ 10-09]商務部:不存在對海外企業收購中企設置障礙的問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