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存錢一樣存糧食,存糧有息,通存通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安徽、黑龍江、湖南、江西等地調查發現,一種名曰“糧食銀行”的新型糧食流通業態在各地涌現,即企業代農戶存儲糧食,農民可按約定提取商品或折現,不僅破解了農民儲糧賣糧難題,同時減輕運營主體資金和原糧供應壓力。 然而,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去年以來,受部分糧食品種價格下跌、缺乏國家標準等影響,“糧食銀行”運行中暴露出多重風險。其中,有的存在“跑路”“冒進”風險,有的甚至可能導致“系統”風險,威脅儲糧農戶利益。 存糧有息,通存通兌 “把糧食存在家門口的糧食銀行,拿著存折能兌換東西,也能取錢,我家前幾天還取了一袋面粉。”安徽省太和縣原墻鎮劉樓村村民劉東泉指著離家不遠處的“糧食銀行”說,他家種了7畝多地,今年收了6000多斤小麥,在家曬了兩天就拉到糧食銀行了,像這樣存糧已有三四年了。 劉東泉是安徽三泰糧食銀行一萬多存糧農戶的一員,這些農戶存糧后都領了“糧食銀行”存折。多位農戶出示了“糧食銀行”存折,《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這跟存錢存折樣式一樣,上面印著“像存錢一樣存糧食,存糧有息,通存通兌,降低糧耗,利國利民”,打開存折里面有賬號、戶名、地址、開戶網點等信息,空白頁上有日期、業務、品名、單價與規格、數量、折合原糧、結存數量等。 “存糧的方式有活期型、定期型和分紅型。”安徽三泰糧食銀行運營主體——安徽三泰面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祝躍華說,該公司在全縣設置多個營業所,開展儲糧兌糧工作。存糧活期型規定小麥存入后每斤每月可漲5厘錢的利息,一斤小麥一年可多漲6分錢,兌換商品和存轉銷時按存入價加利息計算。 不僅安徽,黑龍江、湖南、江西等地也涌現出多家“糧食銀行”。記者采訪了解到,“糧食銀行”是企業(大多是糧食企業)借鑒銀行業經營模式,利用自身倉儲經營條件,代農戶存儲糧食,在通過契約方式保障農戶糧食所有權的同時,將糧食經營權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讓渡給企業,農民可按約定提取商品(成品糧、食用油、農資等)或折現的新型糧食流通業態。 “農民把水稻交給公司后,一種是活期,每個月比當時市場價漲一分錢,比如現在每斤1.5元,下個月漲到1.51元。”黑龍江省肇源縣興安糧食銀行運營主體——松花江精致米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吉銀說,“若是定期,比如一年后拿錢,一年漲1毛5分錢。如果著急用錢了,還是按照活期來,隨時可結算。” 通存通兌是“糧食銀行”發揮的主要功能之一。2014年11月,為創新為農服務新模式,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和水平,江西省吉水中波農資公司成立了江西省首家“糧食銀行”——中波糧食儲兌所。該所負責人于端蓮告訴記者,農民可就近將稻谷存進“糧食銀行”,并拿到類似于銀行“一卡通”一樣的儲糧存折。當農民需要時,可隨時持存折到“糧食銀行”各服務網點刷存折取回糧食,并享受約定的利息,同時也可兌換農資、大米、食用油等商品。 此外,農民還能享受到多元化服務。湖南省衛紅米業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創立該省第一家“糧食銀行”。公司總經理周正春介紹,這家“糧食銀行”實施“215”模式,2是指衛紅米業與專業合作社成立子公司(衛紅米業占股51%)。1是指一家糧食銀行主要服務周邊1萬畝耕地。5是指服務內容涉及農資供銷、技術信息服務、農機服務、烘干服務和存儲兌換服務。 “不用擔心賣糧難了” 多位儲糧農民向記者表示,沒有糧食銀行時,新糧收上來后,家里要騰出地方存放,平常老鼠啃咬會產生浪費,有時新糧上市時不好賣,無奈之下就低價賣給糧販。有了糧食銀行后,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把糧食存到糧食銀行,省得自己存糧了,也不用擔心賣糧難了。”劉東泉說。 剛收獲完今年種的600多畝大豆,黑龍江省克山縣西聯鄉六合村農民孫勛寶像往年一樣,把大豆送到了糧食銀行——克山縣昆豐大豆合作社。“放在那省心啊。”孫勛寶告訴記者,今年種了800多畝地,除了600多畝大豆外,還有200畝玉米。這么多糧食要是不送到“糧食銀行”,根本沒地方儲存。 “把大豆送到糧食銀行,檢斤、過篩、稱重,然后拿好票子就妥了。以后再因為水分蒸發、老鼠吃等原因造成的損耗,就跟咱一點關系都沒有。”孫勛寶說,因為水分蒸發等原因,過了春節,100斤大豆少個三四斤很正常。 于端蓮說,農民將糧食存入糧食銀行,不僅可得到每噸一年120元的利息,還可按約定享受落價保底、漲價順價的優惠。而且,農民存糧只需一個電話,收糧車就會開到農民家門口,既降低農民的運輸成本,又能減輕損耗。 糧食銀行破解了農民儲糧、賣糧難題,也減輕了運營主體的資金壓力。“糧食銀行至少緩解我40%的資金壓力。”周正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原來按照公司的收購加工能力,每年需4000萬元左右的資金,但只能從銀行貸到2000多萬元。“我把稻谷收上來,等加工成大米賣出去再付錢,本質上是一種延期付款,我給農民的利息,其實比我從銀行貸款需要支付的利息低。” 原糧供應多了,對企業來說糧源也穩定了。據祝躍華介紹,該公司有了穩定的糧源后,便可直接跟農資生產廠家聯系,省去中間環節,幫農民拿到成本更低的農資,從實踐來看,每畝地種子、化肥成本平均節省100元左右。“還可引導農戶種植優質麥,幫助公司生產高端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他說。 |
相關閱讀:
- [ 11-02]省糧食局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 [ 10-31]安徽探索“糧食銀行”模式 緩解農民儲糧賣糧難
- [ 10-26]省糧食局組織新入職人員接受警示教育
- [ 10-26]省糧食局組織黨員干部觀看教育影片《知心法官》
- [ 10-25]糧食局:黑龍江啟動執行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