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標準陷“三無”境地 “這兩年來學習得越多,我越害怕!”一家糧食銀行負責人擔憂地說,糧食銀行處于“三無”尷尬境地:一無名分,“糧食銀行”到工商部門注冊不了,跟“地下組織”一樣,隨時有被關停的可能;二無門檻,宣傳多了大家都來搞,現在連非糧食加工企業也來搞;三無監管,出現風險無人兜底。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發現,前幾年糧食市場行情看漲,各地糧食銀行發展較穩健,運行成效初顯。然而,去年以來,部分糧食品種市場價格下跌,加之缺乏國家標準等因素影響,各地的糧食銀行在運行中暴露出多重風險。 江西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認為,糧食銀行是介于金融和實體之間的新型農業產業化模式,跟商業銀行一樣,存入糧食農民得利息,通過物物兌換也可獲利。這種基于農民與經營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的新生模式,在國家尚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之時,農戶把糧食存入,糧食市場的價格波動使之存在一定風險。 由于未設置準入門檻,糧食銀行運營主體可能會沖破道德的約束,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轉或破產,出現“跑路”風險,損害農民利益。江西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尹小健表示,農民將糧食存入糧食銀行,存在一定風險。比如,糧食行情下行時,經營者的資金鏈一旦斷裂或遭遇不可抗的自然災害,無力支付利息或提供農資,到那時“跑路”就不足為奇。 “我們周圍就出現過經營不善跑路的。”克山縣一位合作社負責人說,有的農民把玉米放到一個糧食收購點那里,糧食收購點負責人承諾賣完糧后給錢,到時候會加一點價。但后來這個點經營不善,還欠著農民好幾百萬元,沒辦法還,糧食收購點的負責人就跑了?!斑@種情況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不好的影響,大家會因此不信賴這種模式了。本來多贏的東西,因為這種情況,打擊了行業信心?!?/p> “冒進”風險也不容小覷。各地興起的糧食銀行以企業自發行為居多,在發展定位、管理水平、操作流程等方面參差不齊,有的在小規模儲售糧時運作自如,往往產生盲目樂觀的心態,提出大干快上的目標,形成經營風險。 湖南省寧鄉縣糧食局一位干部指出,有的糧食銀行需要注意發展步伐太快,極有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以一家糧食銀行的規劃為例,兩年時間服務面積增加20多倍,這意味著收購資金要以同樣幅度增加,同時加工和儲備環節的機器、廠房、人工、運營成本等也要同幅度增加,風險太大。 更需要警惕的是,糧食銀行涉及糧食生產、流通等眾多環節,缺乏規范的規章制度,甚至個別地方加工作坊也掛著“糧食銀行”的招牌,發展情況良莠不齊,容易形成風險漏洞,如果出現問題或將形成連鎖負面效應。 建章立制成當務之急 “當務之急是加強規章制度建設,使糧食銀行在統一制度和規則下運行?!弊\S華認為,應從國家層面總結各地經驗,針對糧食銀行存在的風險漏洞,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其有章可循、規范運作、健康發展。 多位受訪者認為,糧食銀行經營業務涉及千家萬戶,遭遇糧食市場低迷行情,運行暴露出的多重風險值得關注,亟待出臺政策引導和規范。 “由于是新生事物,國家還未出臺針對糧食銀行的法律法規,政府‘有形之手’介入很有必要?!奔h糧食局局長羅龍根認為,開辦糧食銀行,必須辦理糧食收購許可證,并制定嚴格的出入庫管理制度;政府部門還需加強監管,在存糧量上升后,派專人定時抽查存庫出庫情況,以保證農民利益。 針對糧食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湖南省農委綜合調研處處長樂運成建議,應加強規范管理??梢钥紤]在省級層面成立糧食銀行監督委員會,制定糧食銀行運營的具體規章制度,并對其進行監管,或成立糧食銀行協會。同時加強準入管理,從倉儲能力、注冊資本、具體業務等方面設立標準。 政策扶持也不可或缺。安徽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些糧食銀行的運營主體為糧食購銷企業或加工企業,營業利潤率較低,運轉需開發系統軟件、添置服務器、改造網點門面等配套設施,一次性投入較大,從調研情況看,運轉的前三年很難實現盈利,企業自己彌補虧損。因農民賣糧已沒有了曬干揚凈的傳統,糧食水分、雜質較大,不利于收儲、加工、結算、貿易,糧食銀行開展業務還必須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資金缺口對其發展制約較大。糧食銀行也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后托市時代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國有糧食企業通過糧食銀行繼續發揮主導作用。 (本文由姜剛、管建濤、郭強、周勉、歐甸丘、黃艷、郭翔采寫) ? |
相關閱讀:
- [ 11-02]省糧食局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 [ 10-31]安徽探索“糧食銀行”模式 緩解農民儲糧賣糧難
- [ 10-26]省糧食局組織新入職人員接受警示教育
- [ 10-26]省糧食局組織黨員干部觀看教育影片《知心法官》
- [ 10-25]糧食局:黑龍江啟動執行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