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女士三歲的兒子壯壯突然感冒了,發燒、咳嗽挺嚴重,吃了藥也不見好轉。于是她求救于萬能的微信朋友圈,立即有家長向她推薦德國“退燒小藥丸”,據說藥效特別好,孩子吃后很快就能痊愈。但是三甲醫院兒科專家提醒家長,藥品不是普通商品,海外代購藥品均沒有中文說明和生產批號等信息,且沒有醫生指導,切不可隨意購買、盲目服用。 微信圈拼單兒童進口藥 周女士有兩個小孩,三歲的大兒子壯壯剛上幼兒園,小女兒出生才幾個月。因為孩子的緣故,她被拉進了好幾個家長群,其中兒子的幼兒園家長群自不必說,還有兒子上的親子班家長群、繪畫班家長群,自己所居住的小區也有個家長群,平時大家主要在群里交流育兒經驗等,氣氛相當熱鬧。這兩天北京氣溫驟降,壯壯患上了感冒,發燒咳嗽。以張女士對兒子的了解,吃上三天泰諾,然后就得進醫院輸液了。這時候她在家長群中發現,也有其他孩子同時患了感冒,于是發微信咨詢交流對策。很快就有位家長告訴她,現在大家都流行購買德國產的兒童退燒藥“小藥丸”和日本產的感冒藥“面包超人”,據說藥效特別好,孩子吃了很快就會痊愈。看到群里有家長介紹,周女士就和另外兩名家長向對方要了代購的微信,并在群中拼單,購買了兩盒德國“退燒小藥丸”。但是藥品到手之后,周女士猶豫了起來:“看不懂說明書,不敢給孩子吃。” 網上賣藥微商全無醫藥經驗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網上搜索“兒童進口感冒藥”,立刻會有代購的身影出現。在一淘網上,日本包郵面包超人小兒綜合感冒顆粒沖劑12小包、草莓口味,售價人民幣69元,月銷量243件。淘寶網上代購德國進口維蕾德兒童綜合感冒藥,俗稱退燒小藥丸,10克裝到手價每瓶95.75元,50克裝到手價289元。店家號稱此藥可對抗流感病毒,但是藥品包裝上全是外文,家長們哪里看得明白。這也正是讓周女士非常擔心的問題:“現在在藥店買兒童感冒藥,藥店的藥劑師都要詢問孩子的年齡、癥狀等,非常謹慎,而網上代購,店主本身就是普通人,還這么隨意賣進口藥品,他們自己翻譯的藥品說明靠譜嗎?” 周女士發現,有些家長把微信群當成了做生意的場所,“或許她們的真實身份就是微商或者代購吧。”周女士猜測,因為她發現群里有幾位家長她根本不認識,她們名字也都用的是“倩倩媽”、“淘淘媽”之類的昵稱,身份十分神秘,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群里面推銷各類兒童用品,有水果零食、學習用具、試聽課程、兒童服裝、進口奶粉、進口維生素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進口兒童感冒藥。 網上購藥孩子服用風險大 海淘進口兒童感冒藥靠譜嗎?家長們的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什么風險?北青報記者昨天采訪了三甲醫院兒科專家和外資藥企專業人士。他們表示,藥品不是普通商品,不建議家長跟風,通過網購這種渠道獲得兒童藥品,這是一種草率的自我藥療行為。據介紹,為了保證用藥安全,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藥品管理辦法,包括進口藥品注冊、臨床試驗監管等方面。對于進口藥品,我國有著一套注冊審批程序,首先藥品要在歐盟、美國上市,然后在中國經過臨床試驗,審批合格才能進入中國,整個周期需要3—5年時間,這也是藥品區別于普通商品的地方。外資藥品專業人士還透露,雖然大家都說德國的感冒藥、日本的感冒藥效果比國內的好,但其實也不盡然。事實上廠家在注冊審批進口藥品時,都要區別不同的人種。因為歐美人群和中國人群對同一種藥品的反應是有區別的,所以國外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種藥品進入中國,在劑量、使用方法、配方上都會有略微差異。 醫生提醒家長,網上購買藥品給孩子服用風險很大。首先假定藥品是真的、且在有效期內,但是不確定它是否適合中國兒童,孩子在服用之后是否會達到預期效果,因為它畢竟沒有在中國注冊上市。其次,面對眾多的海淘商家,家長根本無法區別他們出售的藥品究竟是國外原購,還是假藥、劣藥。即使沒有上述問題,那么這些藥品在服用之后如果孩子發生了不良反應或者身體異常,家長維權索賠都非常困難。據了解,中國現行的《消費者保護法》對于海淘權益保護的立法規定并不完善,無法真正保障海淘消費者的權益。 文/本報記者 趙新培 |
相關閱讀:
- [ 11-03]海淘藥品監管的“靴子”應落地有聲
- [ 10-31]【宣傳片】莆田荔城:食品藥品安全網格化監管工作顯成效
- [ 10-28]建寧縣舉辦藥品(耗材)配送與結算業務培訓班
- [ 10-27]福建食品(藥品)安全校園行活動在南平一中舉行
- [ 10-26]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宣傳
- [ 10-22]黑心藥店老板購無證藥品 共15種總價值約6000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