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11月7日電 題:從南京中山碼頭到中山陵 作者 劉蔭 今年50歲的胡紅梅是南京市的一名公交車司機,她每天駕駛34路“博愛線”公交車沿著中山路往返于中山碼頭和中山陵之間。 1929年春,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的靈櫬,歸葬南京紫金山南麓,當時剛剛定都南京的國民政府計劃在南京城內整修一條柏油馬路——“迎櫬大道”,這條大道后來更名為中山路。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條中山路。孫中山靈柩登陸的下關碼頭被定名為中山碼頭,靈柩所到之處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門、中山橋等,皆沿用至今。 胡紅梅說,“中山路這些年變化非常大。1986年我還是乘務員的時候,中山大道只有兩車道,路邊的梧桐樹十分茂密,能完全遮住路面,周圍的建筑矮小零散,有些臟亂。現在道路都拓寬成了四車道,樹木基本沒變,很多還是當年奉安大典前栽種的。” 孫中山誕辰150周年前夕,記者乘坐“博愛線”重走奉安大典之路,探訪南京的中山大道。 如今,中山北路時現水墨畫般的民國建筑,青翠的常春藤包裹著歲月痕跡。中山路則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沿街遍布國際品牌門店,已成為南京最旺地段。新街口處,曾幾經搬遷、現已成為南京市地標的孫中山先生雕像靜佇十字路口中央。中山東路留存有中央飯店、國民政府經濟部舊址等,中小商鋪鱗次櫛比,生活氣息濃郁。 中國地名學會副會長商偉凡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孫中山的名字命名地名是近代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的重要體現。為“避諱”皇帝之名,處于封建社會時期的中國不崇尚以人名作地名,正是孫中山之名解開了這一禁區。國民政府時期,以地名紀念孫中山之舉風靡全國,且絕大部分得以保留至今。 “中山路”遍及中國大小城市,從黑龍江的哈爾濱到海南的海口,從臺灣的臺北到新疆的烏魯木齊。有統計稱,全國共有約187條中山路。 始建于1928年的上海中山路以環線的形式幾乎將城市中心包圍,在當時有效地限制了英、法等列強以“越界筑路”的方式不斷擴張租界的行為;廣州中山路全長9公里,東西橫貫市中心最繁華地段;武漢中山大道載滿了漢口變遷軌跡,已封路改造近兩年的中山大道將于今年年底重現新貌。 商偉凡說,孫中山是近代歷史上的偉人,有關他的紀念性地名數量之多可能堪稱世界之“最”,“孫中山精神隨同眾多地名已融入海內外沃土,長存于子孫后代的生活當中。”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陳蘊茜也表示,以民族精神為核心的“孫中山符號”已成為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劑。以孫中山名字命名的道路、公園足以體現兩岸人民對孫中山的認同,其民族精神在現在依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完) |
相關閱讀:
- [ 10-28]臺灣學者和社會人士:紀念孫中山具有重要現實啟示
- [ 10-25]民國史專家張憲文:博愛是孫中山思想的核心
- [ 10-24]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他曾到福州演講,福建多處可見“中山”之名
- [ 10-24]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兩岸書畫展在京開幕
- [ 10-17]孫中山銅像在集大揭幕 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專程到場參加
- [ 10-12]大陸將舉辦孫中山150周年誕辰紀念 歡迎臺胞參與
- [ 09-30]電視劇《孫中山》殺青 趙波意外收獲一段感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