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1月7日電(郭香玉)“中國天眼”FAST11月1日正式開始啟用,引發全球關注。如何做好FAST科普工作,加強FAST與科普旅游的融合,推介傳播“中國天眼”FAST“靜旅游”概念,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中國天眼”FAST是什么? “中國天眼”,用專業術語描述,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是中國科學院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坐落在貴州南部喀斯特洼地中,面積達25萬平方米,相當于30個標準足球場。 當地工作人員對記者說,FAST用途廣泛,可以接收137億光年的無限電波信號,可以聆聽來自太空、甚至宇宙邊緣的聲音,可用于民用、軍用、國防科研等。如果把FAST比喻成一口大“鍋”,那么鍋重5600噸,鍋沿有11米寬,沿著鍋沿步行一圈,需用40—50分鐘。其中,鍋的饋源艙達30噸重。所謂饋源艙,即接受最初信號反饋的倉儲。當FAST運轉工作時,饋源艙被抬起來,所抬高度超過鍋沿。 FAST項目總工藝師王啟明表示,FAST是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排在“阿波羅”登月之前、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阿雷西博305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通過FAST,人類可以觀測脈沖星、中性氫、黑洞等這些來自宇宙的信息,甚至有更大機會捕捉外星生命的信號。脈沖星的信號頻率,和手機的頻率差不多,如果人類能夠接收到銀河系外脈沖星的信號,就仿佛接了一個10萬光年外的電話。 據介紹,FAST項目于2007年7月10日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2008年12月26日奠基,2011年3月5日正式開工建設,項目概算總投資6.67億元,主要有臺址勘察與開挖、主動反射面、饋源支撐、測量與控制、接收機與終端、觀測基地建設6項建設內容,建設周期5.5年。2016年9月25日該項目落成。 “FAST項目從立項、選址、建成,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艱難,其實,項目研究的科研人員是值得尊敬的。” 貴州省科技廳辦公室副主任陳財慧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說,他們真正生活在靜默區,每天不能用手機,除了辦公室幾臺工作電腦,其他沒有可以交流的通訊工具。可以說,基本上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絡,他們長年累月如此,非常辛苦。就在5日的座談會之前,因聯絡不便,平塘縣某領導跑了七八十里路,才趕到FAST項目科研樓把總工程師找來的。所以,希望媒體宣傳FAST科普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科研人員的奉獻精神。 何為FAST“靜旅游”? “中國天眼”FAST,若從字面上理解,對大多數游客而言,它似乎有些神秘。如果再提及“靜旅游”概念,就更需要一探究竟。 貴州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貴州大學天文聯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志彬說,FAST這款望遠鏡是被動的接收微弱的宇宙電磁信號,自身并沒有強大的輻射,對人也不會有任何傷害,只是害怕遭受周邊手機信號的干擾。并規定以FAST臺址為圓心、半徑5公里的區域為核心區,11月1起永久關停FAST電磁波核心區內公眾移動通信基站,成為永久的“靜默區”。 游客進入“靜默區”,實現了真正的靜旅游。在這里,游客被禁止攜帶相機、攝影機、手機、手表、手環、打火機、充電寶、車鑰匙、電子門感應鑰匙、充電器等電子產品進入。所帶電子設備,要提前存放。不過,據工作人員介紹,膠圈相機是除外的。 “靜旅游是貴州今年推出的一個新概念,也是旅游學界的重要話題,值得深入探討研究。”貴州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汪文學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表示,如果說以往山地旅游是戶外運動,那么靜旅游還可讓游客遠離城市喧囂,以體驗民族文化、接近大自然,讓游客靜靜感受“天人合一”。 4日晚上,平塘原本靜謐的夜空,因全國各地的網絡媒體、網絡大V等百余人的大團隊的到來,使其增添了些許歡聲笑語。媒體團宿營在FAST靜默區,一起體驗露營帳篷的感覺。此時此刻,大家沒有時間概念,匆匆晚餐后,便共同搭建帳篷。一個帳篷住兩個人,可自由組合。待準備就緒之后,大家開始聊FAST,聊靜默之感,聊山區的靜謐,聊沒有手機和鐘表的感受等話題,這種靜默之旅,的確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內心交流。 “應該用心去行走這段山水與科技奇觀交融的探秘之路,感受體驗這次神奇之旅。”中央網信辦新聞傳播局副局長劉沖對新華網記者深有感觸地說。用心聆聽。在沒有任何現代電子設備和通訊工具的干擾下,遠離喧囂,在心靈靜默中,與FAST共同聆聽來自太空的回音、聆聽來自貴州山水的話語。用心感受。用中斷一切信息的方式,用心與天空、大地對話交流,與“中國天眼”做伴,仰望星空,感受探索未知宇宙的快樂。用心體驗。來到靜默區,無疑是到達了一片可以傾聽呼吸、回歸自我的凈土。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身處靜默區,遠離一切電子設備,用眼真真切切的地去看,用心實實在在地去感受,應該是一種很棒的享受。另外,在FAST景區參觀時,游客不用花時間拍照,以避免走馬觀花。記者了解到,有些游客非常希望能體會到在靜默區露營的感覺,并期待當地政府盡快開發露營與科譜相結合的FAST“靜旅游”。 開啟科普與旅游融合之旅 FAST作為中科院科技項目,從正式落成起開始接待游客,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已成為了景區的代名詞。那么,作為景區,FAST將來是否會參與國家級景區級別評定?是否對導游進行一定科普知識的培訓?在景區最大承載量上對游客是否有限制? 王啟明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射電望遠鏡是世界級科研設備,若是平塘縣在充分保障科研功能的前提下,做合理的旅游開發,積極探索科技旅游、天文特色旅游,倒是一條非常好的旅游融合創新發展路徑。中科院FAST項目也愿意與其合作,支持與地方旅游發展。王啟明透露,為配合FAST科研項目,將來打算設址在貴陽花旗區建兩座科研大樓。 劉沖表示,此次“中國天眼”FAST“靜旅游”體驗式集中采訪活動,是今年中央網信辦繼“脫貧攻堅看貴州”、“綠色發展看貴州”“同步小康看貴州”之后,第四次組織全國網絡媒體、網絡名人赴貴州開展活動。走進“中國天眼”,在5公里靜默區將切身感受到宇宙的神秘、太空的寧靜、貴州山水的純凈、多彩貴州的本真。 據介紹,在平塘縣克度鎮航龍村還建有“中國天眼”天文科學文化園,是《法思特(FAST)項目貴州省配套設施建設總體規劃》中的旅游專項規劃項目,按照城市綜合體和國家5A級景區建設標準,突出天文科普主題特色,圍繞“天文科學教育基地、國際天文文化體驗區、地質生態旅游創新示范區、區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國際天文旅游小鎮”五大目標,建設集天文科學、宇宙探秘、旅游度假、文化交流為一體的國際射電天文旅游目的地。 |
相關閱讀:
- [ 11-06]國考溫差呼喚改革:門檻低職位受寵 偏遠地區崗位冷清 為何在深山里建中國“天眼”? 專家解密三大創新點
- [ 11-06]為何在深山里建中國“天眼”? 專家解密三大創新點
- [ 10-30]莆田免費發放行車記錄儀 與“天眼”無縫對接
- [ 10-20]街頭哨兵+空中天眼+防騙專家 馬尾推3項警務項目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