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網絡安全法》出臺的重大意義
2016-11-08 20:45:51??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李霖 陳暉 |
分享到:
|
四、提供維護國家網絡主權的法律依據 《突尼斯協議》提出共識,盡管互聯網是全球的,但是每個國家如何治理,各國是有自己主權的。一些西方主要國家為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很早就制定了法律法規,并將維護網絡安全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且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網絡安全法律體系。例如,美國在已有四十余部網絡安全相關立法的基礎上,又在制定《國家網絡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法保護法》。2014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巴西演講中特別提出了“信息主權”的概念。他強調,雖然互聯網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權益都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2016年7月推出的《國家安全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提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隨之應運而生的《網絡安全法》是《國家安全法》在網絡安全領域的體現和延伸,為我國維護網絡主權、國家安全提供了最主要的法律依據。 五、在網絡空間領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精神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也為網絡空間治理提供了指南。依法治國,正蹄疾步穩地落到實處,融入到國家行政、社會治理與公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已經相對成熟的領域和行業相比,互聯網領域可以稱得上是蠻荒之地,因為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才短短二十年左右,許多監管、治理手段都是后知后覺地根據問題進行后期的補充。但此次《網絡安全法》破除重重障礙,撥云見日,高舉依法治國大旗,開啟了依法治網的嶄新局面,成為依法治國頂層設計下一項共建共享的路徑實踐。依法治網成為我國網絡空間治理的主線和引領,以法治謀求網治的長治久安。《網絡安全法》還考慮到網絡的開放性和互聯性,加強法治工作的國際合作協調,讓人類共同面臨的網絡犯罪無處遁形,通過科學有效、詳細的法律進行懲罰和約束,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六、成為網絡參與者普遍遵守的法律準則和依據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絡安全法》為各方參與互聯網上的行為提供非常重要的準則,所有參與者都要按照《網絡安全法》的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樣所有網絡行為主體所進行的活動,包括國家管理、公民個人參與、機構在網上的參與、電子商務等都要遵守本法的要求。《網絡安全法》對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義務有了明確的規定,將現行的安全認證和安全檢測制度上升成為了法律,強化了安全審查制度。通過這些規定,使得所有網絡行為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任何為個人利益觸碰法律底線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整體來看,《網絡安全法》的出臺,順應了網絡空間安全化、法制化的發展趨勢,不僅對國內網絡空間治理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國際社會應對網絡安全威脅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在邁向網絡強國道路上至關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它意味著建設網絡強國、維護和保障我國國家網絡安全的戰略任務正在轉化為一種可執行、可操作的制度性安排。盡管《網絡安全法》只是網絡空間安全法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它是重要的起點,是依法治國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網絡空間法制化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網絡空間領域的發展和現代化治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相關閱讀:
- [ 11-08]如何避免“徐玉玉悲劇”的發生?——聚焦網絡安全法遏制網絡詐騙四大焦點
- [ 11-08]“拆除”網絡法外之地 網絡安全法強化標準筑牢行業發展根基
- [ 11-07]網絡安全法獲高票通過 明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
- [ 11-07]立足國內安全,放眼全球治理——論網絡安全法重大意義
- [ 11-01]從全球網絡安全視角來看制定《網絡安全法》的意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