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航天員駐留天宮與神舟飛船組合體已20多天 我在太空當“菜農” 11月13日,距離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已經過去了20多天。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天上過得咋樣?任務進行得順利嗎? 每天至少花10分鐘來照料生菜 天宮中的宇航員,此次上天有一項“種菜”的任務。景海鵬和陳冬將在30天的時間里,栽培生菜這一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蔬菜。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環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員王隆基介紹:“選擇栽培生菜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生菜的生長周期是一個月,這一次在軌時間恰好是30天;二是生菜在地面上的種植技術比較成熟;三是生菜可食用,在后續的在軌實驗中可以作為食材;四是生菜是比較常見的植物,有利于進行科普宣傳。” 11月11日這天,景海鵬和陳冬主要做了一些常規照料工作,包括檢測栽培基質的含水率、養分含量,燈光照射以及用注射器往基質推入空氣。他們會利用一個儀器檢測含水率,如果顯示指數低,就說明需要給生菜澆水了。注入空氣是為了讓生菜的根部呼吸到新鮮空氣,有利于植物的成長。景海鵬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就像是太空的‘農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鐘的時間來照料生菜。” 另外,在太空種生菜使用的基質和地面的土壤不同,太空中用的是蛭石。王隆基說,蛭石是一種礦物質,它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在其中傳導非常均勻;另外它密度小質量輕,便于攜帶上天。 植物栽培從宇航員進入組合體的第二天就已開始,他們首先需要安裝栽培裝置,就像搭積木一樣,把裝置的各個部件組裝成一個白色箱體。王隆基介紹:“白色裝置的固件是3D打印的,都是尼龍性材料,比較輕便,白色和綠色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視覺效果也很好。” 接著就是澆水、播種、鋪保鮮膜等工作。在進入組合體的第五天早上,種子發芽了。景海鵬在日記中寫道:“當時我和陳冬兄弟都非常高興,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地面工作人員。我們拍了很多照片,還跟生菜芽合影留念。” 種子發芽后,航天員會把安裝在白色裝置頂端的燈打開,給生菜提供光照。燈光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合而成的,主要偏紅色。王隆基說,生菜對紅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紅光照射下生長得很好;采用綠光是因為它照射到生菜葉上,視覺效果非常好;藍光則是對植物形態舒展具有較強作用。 生菜進入成長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開始變綠了。景海鵬寫道:“到今天為止,在我們親手照料下的生菜,已經長得很好了。我們看著它們一天天成長,很有滿足感。” “下周二,是我們在軌種植蔬菜的最后一天,到時候我們會進行植物采樣,把生菜的葉子和根莖剪掉,放到低溫儲蓄裝置中,再把它們帶回。”景海鵬寫道。 王隆基說:“這次是我國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暫時不讓航天員食用。我們要把植物采樣帶回來,進行生物安全性檢測。只有檢測合格后,我們才會在下次實驗中考慮讓航天員食用栽培的蔬菜。在軌植物栽培技術,是未來長期太空載人活動、深空探測等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將來我們還會做其他物種的大面積栽培實驗,通過幾輪實驗,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長的規律,便于以后在空間站種植種類更多、面積更大的植物。” |
相關閱讀:
- [ 11-11]習近平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親切通話
- [ 11-10]情滿太空——習近平與航天員的兩次通話
- [ 11-05]中國人首次太空泡茶 航天員也能“挑食”
- [ 10-22]航天員在太空“吃喝玩樂”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