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17個成員國,在波羅的海舉行聯合登陸演習。 (資料圖) 美國軍方11月9日宣布,已于10月底向歐洲再次運送一批彈藥,數量為近20年來最多。俄羅斯方面稱,此舉針對的是“來自俄羅斯的假想威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再次引發關注。 加大軍事存在 根據美軍方聲明,至少620個裝滿彈藥的集裝箱將被分發到歐洲的不同地區。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報道稱,美駐歐洲陸軍司令本·霍奇斯透露,其中或許會有坦克炮彈。 這批彈藥的撥款,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指出來自白宮。此前,白宮已4次提高保障歐洲安全方面的撥款金額,最終將其增至34億美元。 對于此次行動,美軍中校布拉德·卡利根將其稱為“極致戰區保障”。但“衛星”通訊社指出,不管彈藥還是白宮有關歐洲安全的撥款,針對的都是“來自俄羅斯的假想威脅”。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已多次加大在中東歐的軍事存在。今年7月,北約領導人決定再向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部署4個營、共約1000人的多國部隊。這四個國家距離俄羅斯近在咫尺。今年2月,美軍也曾將5000多噸彈藥運往德國,其中包括小型武器、戰斗車輛的彈藥和炮彈等,共計415箱。 冷戰思維作祟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我們不想與俄羅斯對抗,我們也不想要一場新冷戰。”但他同時強調,“強有力的威懾是阻止戰爭的最好方法。” 分析人士指出,冷戰落幕20多年來,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博弈從未真正消失。自從烏克蘭危機以來,雙方博弈和對抗持續升級,一條貫穿南北、緊密布防的“對峙線”如今正在歐洲東部浮現、成型和固化。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向俄羅斯施壓,是繼續加強對俄羅斯的制約。因為從美國角度來看,俄羅斯是一種擴張的態勢。”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從整體上看,歐洲擔心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把歐洲視為重要合作伙伴的美國則要實現對歐洲的承諾,因此美國在不斷加強對北約的軍備支持,在俄羅斯周邊的軍事演習也會越來越頻繁。這依然是‘冷戰思維’。”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許濤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前景有待觀察 隨著美國大選落幕,主張理性對待俄羅斯的特朗普即將上臺。這會對北約與俄羅斯的關系帶來怎樣的影響?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俄政策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轉變。特朗普不主張在外交和軍事上與俄羅斯對抗,所以美國可能會加強與俄羅斯的合作,尤其在反恐問題上。”周永生表示。 不過,競選語言不能百分之百地相信。正如許濤指出的:“美俄兩大國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美國不會放棄霸權地位。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俄羅斯的關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發生逆轉,兩者之間的摩擦會一直存在。即使有變化,也只會是微調。雙方各有自己的利益,不會突破底線。” |
相關閱讀:
- [ 10-11]美俄關系走入“新的歷史低谷”
- [ 07-20]特朗普若當總統 美俄關系能“冬去春來”嗎?
- [ 06-20]普京變口風對美國示好? 暗示美俄關系有改善的可能
- [ 03-25]克里訪俄釋放正面信號 分析稱美俄關系走向正常化
- [ 11-19]美俄關系回暖 中東反恐新聯盟或產生
- [ 11-18]俄方G20協調人:“普奧會”是美俄關系的重大突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