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內蒙古四子王旗11月18日電 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新華社記者專訪楊利偉 新華社記者曾濤 楊利偉,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11月18日,他在內蒙古中部草原迎來了執行完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返回地球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兩位戰友。 任務間隙,楊利偉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我們的太空飛行任務會越來越多” 記者:看到繼你之后,一批批航天員飛向太空,有什么感想? 楊利偉:載人航天工程自從1992年立項,1999年進行航天員選拔,到現在已有6次載人飛行,聶海勝飛過2次、景海鵬飛過3次。整個航天員隊伍也在不斷地成長進步,航天員的選拔和訓練越來越規范化,整體機制越來越成熟。 其實,航天員多次執行任務是一個必然,只不過在工程早期,受資源和條件限制,我們太空飛行的次數并不多。 待我國的空間站建成之后,我們會有大量航天員執行任務,應該會保持一年至少兩次的飛行任務,每年飛行的航天員會有五六名。作為一名航天員、載人航天工程的參與者,我對工程目前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欣慰,也充滿了期望。 “每一次任務都想飛” 記者:您還會有可能再執行飛行任務嗎? 楊利偉:太空飛行是航天員的本職工作。長時間不飛行,心里會很想念、很向往。每名航天員對航天事業都非常執著,為這個職業奉獻了很多,也對這個職業有很深的感情。 我們每一次任務都想飛,但前期任務比較少。我在神舟六號航天員選拔時,初選排在最前面,很有希望再次飛行,但考慮到飛行機會比較少,并且更多的航天員參與飛行任務,會有更多不一樣的體驗,對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意義會更大,所以最后階段的選拔我沒有參加。 每名航天員都盼望有更多的機會飛天,但載人航天工程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這就需要平衡好個人發展和工程需要之間的關系。我們每次任務都是本著公平公正、優中選優的原則去選拔航天員。 我們每名航天員都是非常優秀的。第一批航天員總共有14名,在早期都具備了飛行的能力。現在已經有8人執行過飛行任務,沒有執行過飛行任務的也都很優秀,都具備飛行的條件。第二批航天員總共有7名,目前飛行過的有劉洋、王亞平、陳冬。 人類太空飛行年齡最大的宇航員是77歲,我想以后如果有機會我肯定愿意再飛。等我們的空間站建好之后,飛行機會會很多,一些航天員可能要飛四五次。現在景海鵬、聶海勝之所以多次飛行,不僅因為他們有飛行經驗,還因為要為今后重復飛行收集數據、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
相關閱讀:
- [ 06-22]美宇航局祝賀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生日快樂
- [ 04-26]楊利偉坦承受傷也是航天科普
- [ 04-24]楊利偉劉洋王亞平為普通民眾支招“太空旅游”
- [ 04-23]楊利偉等9名航天員重溫入隊誓言,慶祝首個“中國航天日”
- [ 11-15]為什么男航天員都帥?楊利偉:選航天員要看臉的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