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特色——“借特色造勢打開市場” 村里一下多了一個養殖場,飼草料開始捉襟見肘。 面對餓得嗷嗷叫的豬仔,村民紛紛出主意,有人主張喂糧食,有人說買飼料,有人建議喂村里各家各戶的剩飯剩菜…… 扎西多吉堅定地搖搖頭、擺擺手說:“喂剩飯剩菜養出的藏香豬一股泔水味!”一句話引得村民哈哈大笑。 扎西多吉認為,只有特色才能打開市場,不愁銷路。“吃新鮮飼草料、自由奔跑、隨性生長的純天然藏香豬才皮薄肉嫩。”扎西多吉說,“我們要借特色造勢打開市場,這樣名氣才越傳越遠。” 經過幾番討論,村里開墾了230畝荒地,專門種植苜蓿草和青飼玉米,用來供給藏香豬養殖基地和奶牛合作社。今年風調雨順,這些飼料迎來了大豐收。看著收獲的苜蓿草、發酵池中的青飼玉米,扎西多吉臉上樂開了花,“我們村的藏香豬和黃牛、奶牛營養好不好,就靠著這230畝青飼玉米和苜蓿草。” 立足長遠——“眼前脫貧是小,長久致富才是大” 在滴新村藏香豬養殖基地,30間豬舍分三排整齊排列,水泥地面平整、潔凈,小豬仔在青飼玉米和苜蓿草做成的香甜可口“午飯”前狼吞虎咽,在一旁的“運動場”上,吃飽喝足后的小豬或慵懶地曬著太陽,或肆意地玩耍、追逐。 扎西多吉說:“我們前期宰了40頭藏香豬投到市場,按60元/公斤的價格試賣,反響出乎意料的好。” 從那之后,藏香豬的訂單接到手軟。可扎西多吉卻婉言謝絕了所有的“青睞”,堅決不再屠宰一頭。他考慮的不僅僅是眼前利益,還有讓26名貧困戶徹底“拔掉窮根”的長遠打算。 “基地一共就這么230頭藏香豬,不少是剛出生的仔豬,賣光了以后怎么辦?基地倒了,再返貧?”扎西多吉說,“眼前脫貧是小,長久致富才是大,大道理我們說不出,就是留著大豬生小豬,豬就越來越多,基地規模才會越來越大。” 憑借新開辟的特色優質養殖業,目前滴新村的26名貧困戶,在自家門口就實現了高標準脫貧。村里安排6名貧困戶長期打理藏香豬基地和奶牛養殖場,每人每天工資70元,一年收入2.5萬多元;余下的20名貧困戶照料230畝的飼草料場,一年至少工作2個月,每人每天200元,一年僅此一項就收入1.2萬元;村里還不時為貧困戶提供有償的打掃衛生、電工修理、護林等工作。 放眼長遠,貧困戶還能得到養殖場更多的分紅。“不出意外,明年我們基地的藏香豬規模能達到千頭,年出欄250頭左右,奶牛養殖場存欄也有望達到300頭。”扎西多吉說。 |
相關閱讀:
- [ 11-15]西藏規劃今后五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
- [ 11-13]中央宣講團赴福建、西藏、云南等地開展宣講
- [ 11-10]發改委:2017年在西藏電網等區域電網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
- [ 11-10]西藏迎接“神降節” 布達拉宮粉刷一新
- [ 11-07]西藏昌都市組團赴莆田參觀考察工藝美術文化產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