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堅定不移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
2016-11-23 07:49:37? ?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李霖 趙舒文 |
分享到:
|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進程和必然趨勢,但并非一帆風順,必然要經歷艱難曲折。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保護主義、內顧傾向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面對新問題新挑戰,中國怎么辦?亞太怎么辦?世界怎么辦?11月20日,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給出答案:“我們要堅定不移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 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一、經濟全球化 符合經濟規律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全球化是一個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不可逆轉的客觀進程。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不管是否愿意,都將或早或遲、或主動或被動地卷入其中。習近平指出:“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 經濟全球化的客觀性和必然性,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客觀規律所決定的,不以人或國家的意志為轉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生產力發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全球化的動力之源。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全球化發展規模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讓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達到了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的新高度,不僅生產全球化了,資本也全球化了,產生了巨大的能量,能量的釋放必然沖破國家、民族的界限,導致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必然促進生產力的大發展;生產力的大發展,必然促進生產關系的大調整;生產關系的大調整,必然促使上層建筑的大調整。這一系列的“必然”和“調整”,決定了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進程。習近平指出:“應該看到,經濟全球化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勢所趨。” 二、認真應對經濟 全球化的新情況新挑戰 “有磨皆好事,無曲不文星。”凡大事必有周折。經濟全球化涉及世界安危、人類福祉,更不可能順順當當、一蹴而就。習近平指出:“當前,圍繞經濟全球化有很多討論,支持者有之,質疑者亦有之。” 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作為曾經全球化的主要發起者和推動者,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卻開始反向而行。一些過去以自由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為旗幟的國家,現在卻積極實行貿易保護,設置各種貿易、非貿易壁壘。據統計,從2008年到2016年,美國對其他國家共采取貿易保護措施600多項,大約每4天出臺一項,位居世界之首。的確,近幾年因經濟全球化生產了新內涵,出現了新情況,帶來了新挑戰。正如習近平所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也帶來一些新情況新挑戰,需要認真面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孕育興起,國際分工體系加速演變,全球價值鏈深度重塑,這些都給經濟全球化賦予新的內涵。”但是,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沒有變,大多數國家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決心也沒有變。我們不應該回到閉關自守的老路上,而應該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團結應對新挑戰。習近平指出:“我們不能因為一時困難停下腳步,要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注重同各自發展實踐相結合,注重解決公平公正問題,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我們要用行動向世界宣示,亞太對經濟全球化決心不變、信心不減。”他強調:“在當前亞太發展的關鍵當口,我們要攜手合作、促進共贏,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三、引領經濟 全球化發展方向 “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在經濟全球化面前,人們不是完全被動、毫無作為的,而是可以引領世界發展大勢,主動而為,為人類福祉作出貢獻。新一輪全球化是一個均衡、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化,我們要把握時代脈搏,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習近平提出:“我們要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讓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增強廣大民眾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反對一切形式的保護主義。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開放都是實現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前提。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過程中,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經濟全球化進程一定程度上受阻。習近平指出:“我們應該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保護主義政策如飲鴆止渴,看似短期內能緩解一國內部壓力,但從長期看將給自身和世界經濟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各國要堅決避免以鄰為壑,做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倡導者和推動者。習近平指出:“任何區域貿易安排要獲得廣泛支持,必須堅持開放、包容、普惠、共贏。我們應該構建平等協商、共同參與、普遍受益的區域合作框架,封閉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確選擇。” 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與世隔絕的孤島。同為地球村居民,休戚相關,命運與共,理應相互包容,共促發展。要減少全球發展不平等和不平衡問題。從總體上看,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仍然十分嚴重,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利和發展環境是國際社會必須關心的重要問題。習近平指出:“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平等為基礎,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新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要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共同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使各國人民共享世界經濟增長成果。習近平指出:“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平等相待,既把自己發展好,也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他提出:“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共享為目標,提倡所有人參與,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獨大或者贏者通吃,而是尋求利益共享,實現共贏目標。”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 地球是我們共同發展的空間,我們都是這片大海中前行的風帆。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才是好的發展。我們應識時達變、順勢而行、同心共度,做經濟全球化的倡導者、支持者、推動者,引領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造福世界人民。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
相關閱讀:
- [ 11-23]習近平抵達圣地亞哥對智利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
- [ 11-22]習近平出席中拉文化交流年閉幕式并參觀“天涯若比鄰-華夏瑰寶展”
- [ 11-22]習近平主席任內首訪智利 智方各界熱切期待
- [ 11-22]習近平在秘魯國會的演講(全文)
- [ 11-22]習近平同秘魯總統庫琴斯基舉行會談
- [ 11-22]習近平在秘魯國會發表演講 并接受國會主席授予的“大十字勛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