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開展“整鄉推進”開發扶貧活動。 通過組建自治縣農投公司作為承接小額貸款的平臺公司,統一負責辦理幫扶貸款資金的歸集、經營、固定收益的收取以及支付,并按期歸還貧困戶的貸款。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直接放貸;對沒有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農投公司委托經營的,縣政府統一按全年每戶4000元收益金給予固定分紅,并連續享受3年。 組建專門的縣金融幫扶資金領導小組和監管小組,從源頭上確保金融幫扶資金安全。目前,共有58家種養及生產加工企業申請參加扶貧項目并接受資質審查;全縣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4276筆(戶),累計放貸金額3.3億多元,發放戶數完成率達91.29%,打破了工作僵局。 三是實行“動態監測”,破解脫貧成效“不好掌控”難題。建立戶、村、鄉、縣四級“表格監測”機制,將貧困戶脫貧摘帽相關信息匯集成《貧困戶精準脫貧動態監測表》,每月送村委存檔和統計上報。同時,印發《貧困村脫貧摘帽動態監測表》《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度月報表》等,并逐級審核、上報、匯總和通報。 勇于創新,敢于突破,“整鄉推進”開發扶貧能致富、可示范 ▲環江縣下南鄉組織毛南族婦女學習竹帽編織。 2012年4月,河池市委、市政府在環江縣大安鄉啟動實施開發扶貧“整鄉推進”示范區建設,大力實施自建家園、產業帶動、能人帶領、村容整潔、文化進村、移風易俗、生態扶貧、整體推進“八個示范”工程。 通過3年的努力,共整合資金2.162億元,完成428個項目建設,基本實現四個萬畝產業覆蓋貧困戶、水電路基礎設施大改善、可愛移民新村城鎮化,鄉、村、屯、戶“6688”目標。2015年,大安鄉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比2012年增加2522元,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9116人減少到2015年的1819人,減少了7297人。 開發扶貧“大安模式”成為河池市乃至廣西的典型示范;與此同時,環江縣把開發扶貧“整鄉推進”項目建設經驗轉移到下南鄉主戰區。截至2016年8月底,下南鄉作為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聚居鄉,通過整合專項扶貧資金、行業扶貧資金、縣級財政資金26549.3萬元,建設子項目142個,投入資金占總規劃的64.94%。目前,下南鄉面貌煥然一新,貧困發生率為9.3%。開發扶貧“整鄉推進”已經在河池市各縣市區進行推廣。 |
相關閱讀:
- [ 11-23]“合作社+”:莒口精準扶貧的新“引擎”
- [ 11-23]開展精準扶貧志愿小隊活動
- [ 11-23]撫遠市烏蘇鎮旅游與精準扶貧有效對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