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江的喀斯特田園風光。
環江位于廣西西北部,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全縣總人口37.43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6.39萬人。
近年來,環江縣緊緊圍繞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和脫貧攻堅目標,不斷創新脫貧工作機制,強化資源整合,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縣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6萬多人減少到2015年的6萬多人,累計減少貧困人口近10.96萬人,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方式,科學管理,實現脫貧攻堅底子清、情況明

▲環江縣城一瞥。
“十二五”期間,全縣投入3.20億元,實施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資金項目616個,涉及基礎設施、教育衛生、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等15個方面。
全縣產業扶貧“8310”工程取得初步成效,核桃、水果、桑蠶、糖蔗、香豬、菜牛、中草藥、林業等8大扶貧產業初具規模,為確保實現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的扶貧產業奠定良好基礎。
實現“決策科學化、管理網格化、實施清單化、作戰圖表化和推進精準標化”等“五化”工作目標,通過建立扶貧工作“大數據管理平臺”,將采集到貧困戶地理位置坐標和脫貧項目動態監測等信息數據,輸入到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中。
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影像,把精準到戶的脫貧攻堅相關情況,在三維和二維影像圖中展現出來,實現“一張圖”管理,為實時掌控全縣精準脫貧進展情況和科學決策提供便利。
目前全縣3210名幫扶干部職工,均可利用移動互聯網辦公終端,登錄環江脫貧信息采集子系統,進行現場采集信息。系統可自動將單張戶表村表匯總生成村級統計表和鄉級匯總表,實時動態監測貧困戶和貧困村脫貧摘帽達標進展情況,實現數據統計人力資源的大解放。
大膽探索,精心組織,精準脫貧攻堅戰幫扶準、措施實

▲ 環江打造綠色蔬菜基地。
采取“五驗五評”精準識別工作法,通過“證件核驗、鄰里核驗、電話核驗、交叉核驗、復詢核驗等“五驗”和通過“屯組交流評、村級交叉評、鄉鎮抽查評、群眾監督評、督導隨機評”等“五評”措施,精準識別出2015年貧困戶1.8422萬戶6.6647萬人。實行決策科學化、管理網格化、實施清單化、作戰圖表化、推進精準化“五化”同步管理,科學施策,著力破解重點難點問題。
一是創新激勵機制,破解貧困戶顧慮“不愿摘帽”難題。對主動向政府申請脫貧、并通過“雙認定”的脫貧戶,政府在貧困戶的危房改造、產業發展、金融幫扶、養老保障、子女上學等方面額外給予獎勵;出臺“20戶以上無貧困戶自然屯優先安排屯級道路硬化項目”“每個貧困村補助一個合作社發展資金11萬元”等措施,鼓勵貧困戶相互幫助,抱團發展,共同脫貧。
二是推行“六聯一帶”,破解小額信貸“不敢接放”難題。整合財政資金6500萬元作為風險補償基金,向銀行貸款6億元用于扶貧產業發展,并探索“六聯一帶”做法推進工作,即聯農投公司、聯村委會、聯企業、聯合作社、聯銀行、聯保險六個行業,帶領全縣貧困戶脫貧摘帽。

▲環江開展“整鄉推進”開發扶貧活動。
通過組建自治縣農投公司作為承接小額貸款的平臺公司,統一負責辦理幫扶貸款資金的歸集、經營、固定收益的收取以及支付,并按期歸還貧困戶的貸款。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直接放貸;對沒有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農投公司委托經營的,縣政府統一按全年每戶4000元收益金給予固定分紅,并連續享受3年。
組建專門的縣金融幫扶資金領導小組和監管小組,從源頭上確保金融幫扶資金安全。目前,共有58家種養及生產加工企業申請參加扶貧項目并接受資質審查;全縣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4276筆(戶),累計放貸金額3.3億多元,發放戶數完成率達91.29%,打破了工作僵局。
三是實行“動態監測”,破解脫貧成效“不好掌控”難題。建立戶、村、鄉、縣四級“表格監測”機制,將貧困戶脫貧摘帽相關信息匯集成《貧困戶精準脫貧動態監測表》,每月送村委存檔和統計上報。同時,印發《貧困村脫貧摘帽動態監測表》《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度月報表》等,并逐級審核、上報、匯總和通報。
勇于創新,敢于突破,“整鄉推進”開發扶貧能致富、可示范

▲環江縣下南鄉組織毛南族婦女學習竹帽編織。
2012年4月,河池市委、市政府在環江縣大安鄉啟動實施開發扶貧“整鄉推進”示范區建設,大力實施自建家園、產業帶動、能人帶領、村容整潔、文化進村、移風易俗、生態扶貧、整體推進“八個示范”工程。
通過3年的努力,共整合資金2.162億元,完成428個項目建設,基本實現四個萬畝產業覆蓋貧困戶、水電路基礎設施大改善、可愛移民新村城鎮化,鄉、村、屯、戶“6688”目標。2015年,大安鄉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比2012年增加2522元,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9116人減少到2015年的1819人,減少了7297人。
開發扶貧“大安模式”成為河池市乃至廣西的典型示范;與此同時,環江縣把開發扶貧“整鄉推進”項目建設經驗轉移到下南鄉主戰區。截至2016年8月底,下南鄉作為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聚居鄉,通過整合專項扶貧資金、行業扶貧資金、縣級財政資金26549.3萬元,建設子項目142個,投入資金占總規劃的64.94%。目前,下南鄉面貌煥然一新,貧困發生率為9.3%。開發扶貧“整鄉推進”已經在河池市各縣市區進行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