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鞏固“穩” 積蓄“進”
2016-11-24 14:11:0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林晨 |
分享到:
|
2、10余省份增速較上半年回落: 穩在“改革”,進在“創新” 【分析】 財政收入、工業企穩與投資加快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支撐。與9月相比,10月,財政收入增速明顯回穩,稅收收入增幅由負轉正。從今年3月開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已持續8個月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尤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兩個月加快,特別是民間投資增速加快,表明市場需求有所改善,內生動力正在增強。 觀察前三季度各省數據,天津、遼寧、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的經濟增速較上半年有所回落。出現回落的省份中,有7個集中在東部地區,3個在西部地區,1個在中部地區。 增速短期出現放緩,一方面受世界經濟總體放緩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加大結構調整、嚴格實施環保標準等因素,尤其,在東北地區,正在經歷結構轉換、動能轉變的艱苦過程。 前三季度,全國平均經濟增長6.7%,遼寧-2.2%,吉林6.9%,黑龍江6.0%。東北在全國四大板塊中墊底,增速偏低。但值得關注的是,吉林的GDP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和財政收入均表現較好。綜合判斷,東北經濟是在不斷筑底過程中,再出現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接下來,如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政商環境,這將成為東北經濟破局的關鍵。 較之上半年,蘇、浙、粵三個經濟大省前三季度的增幅有所回落。 隨著東部地區的一些傳統產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傳統工業、制造業的比重下降明顯,經濟出現回落也是正常現象;同時,工業的快速增長也適當將西部地區的GDP增速推高。 以浙江為例,前三季度浙江GDP增速從上半年的7.7%回落到7.5%。 7%以上的增速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適當放慢腳步,是為了走得更好。 圍繞“三去一降一補”,浙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為經濟的長遠發展蓄力。 這是來之不易的“降”——前三季度,浙江企業每百元的主營業務的成本為84元,下降了0.8元,企業的財務費用支出同比下降了9%,其中利息支出下降了13.5%。鋼鐵行業的“去產能”任務更實現了“五年目標一年完成”。 這是難能可貴的“增”——企業利潤明顯增長,1至8月,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率2627億元,同比增長17.2%。今年以來,浙江工業新產品產值對浙江省工業增長的貢獻達到了86.2%,其中,光纖、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產品產量引人矚目。浙江的產能利用率已經由二季度的78.2%提升到目前的78.9%。 |
相關閱讀:
- [ 11-24]開發性金融支持印尼基礎設施建設 共商中印經貿
- [ 11-24]楊愛武:開發性金融合作譜寫中印尼合作新篇章
- [ 11-24]建設新福建 再譜新華章
- [ 11-24]中美經濟專家:世界需要怎樣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
- [ 11-23]美媒:泰國嘗試給窮人發放現金以刺激經濟增長
- [ 11-23]開放是亞太經濟的生命線
- [ 11-23]“一增一降”彰顯內蒙古“新經濟”發展活力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