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證,1586529××××”。一段時間以來,全國12個省份112個地市的街頭小巷,集中出現這則用墨汁粉刷的辦證小廣告。一些人撥打上面的電話后上當受騙,少則數百元,多則上萬元。 近日,山東棗莊警方經過縝密偵查、周密布控,成功打掉這個以辦證為名實施詐騙的特大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抓獲張某法等團伙成員7人,扣押作案車輛1部、手機12部、手機卡24張、銀行卡17張。 棗莊市公安局山亭分局局長周美才今天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該團伙分工明確,既有負責電話詐騙的“話務員”,也有負責轉取贓款的“取款員”,既有粉刷小廣告的“粉刷員”,也有監督粉刷工作的“監督員”,共實施詐騙作案3000余起,數百人受騙,涉案金額100余萬元。 轉賬十多次清空銀行卡 今年7月1日傍晚,張某匆匆趕到山亭當地派出所報案稱,自己剛剛被騙了15500元。在礦場上班的張某月收入4000元左右,前不久剛借錢買了房子,手頭本來就緊張,被騙后十分懊悔和著急。 原來,張某的女兒馬上要上一年級,想上的學校要求家長提供學區房產證明及連續3個月繳納水電費的單子。張某正為這事發愁之際,看到小區外馬路邊墻上的辦證小廣告,就打了電話過去。 對方說兩個小時就能辦好,辦好后派人送過來,收費100元。張某按照對方的要求,將身份證、戶口簿等材料投進了郵政局門口的郵筒內,對方稱可以通過關系將這些材料取出。 兩個小時后,張某接到對方打來的電話,說水電費單子比較難辦,需要500元才能辦成,而且必須先轉賬交錢。于是,張某來到銀行通過ATM機轉給對方500元。 之后,對方開始以各種理由向張某要錢:證件信息錄入網上系統要錢,確保送證人安全需要保證金,退還保證金直接給銀行卡需要補足差額…… 大概轉了六七千元的時候,張某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張某無奈地說:“我不愿再轉賬,對方馬上威脅說,如果不轉賬,就用我的身份證去辦貸款,我擔心他用我的身份證干壞事,只得繼續轉賬。” 當天下午,張某不停轉賬達十多次,直到卡里的15500元全部轉完為止。 轉完錢,張某才真正清醒過來。他要對方退錢,不然就報警。對方說不怕報警,自己就指著這個“吃飯”的,這么多年了,警察根本抓不到他。張某于是趕到派出所報案,第二天一早到郵政局取回了投放在郵筒里的身份證等材料。 同樣在棗莊,一家酒店的廚師長劉某為了給幾個朋友辦廚師證和面點師證,也撥打了上述電話。差不多的套路,劉某分5次通過銀行ATM機給對方轉了3800元。 發現被騙后劉某大罵對方是騙子,對方不甘示弱,在電話里和劉某對罵起來。劉某對記者說:“后來,我一想起這事就打電話過去罵他,他每次都接,接了就跟我對罵,特別囂張。” 精心設計騙局逃避打擊 如今,“特別囂張”的張某法已被關押在看守所。 辦案民警、山亭公安分局刑偵大隊一中隊中隊長夏御胤說:“為逃避打擊,張某法精心設計騙局,小廣告留下的電話號碼和轉賬用的銀行卡均非實名,從ATM機取贓款的地點也不斷變換。” 鐵窗里的張某法也坦言,一直覺得自己干得天衣無縫,沒想到會這么快被抓。 據了解,接到報案后,山亭公安分局及時將案件上報棗莊市公安局,棗莊市公安局從刑偵支隊、山亭公安分局等單位抽調相關警種精干警力成立合成作戰專班,迅速開展案件偵查工作。 棗莊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二大隊大隊長顏偉介紹說,通過案件串并及偵查,專案組在棗莊市及周邊省市發現多起類似以辦證為名實施詐騙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使用多個銀行賬號快速轉移贓款。 經過近3個月偵查,該犯罪團伙的組織架構逐漸清晰。記者從棗莊警方制作的架構簡圖上看到,張某法為該團伙幕后老板并擔任“話務員”,馬某為“取款員”,雍某等4人為“粉刷員”,張某法的二哥張某修為“監督員”,監督“粉刷員”是否按要求粉刷小廣告。 該團伙窩點設在河南鄭州,粉刷小廣告有三條路線,分別為: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南—山西—陜西—寧夏。 夏御胤說:“‘粉刷員’兩人一組,一個區縣一般僅停留一天,凌晨到街面、小區、車站、公廁等公共場所刷小廣告,一人刷200條左右。張某法還有一份頗為陳舊的全國地圖,為‘粉刷員’設計路線時所用。” 10月8日,該案被山東省公安廳刑偵局確定為全省偵破電信網絡詐騙串案集群戰役案件。在山東省公安廳刑偵局指導下,專案組精心制定抓捕方案,兵分三路組織對涉案犯罪嫌疑人進行集中抓捕。 最終,在河南鄭州一處小樹林外,將張某法擒獲。 |
相關閱讀:
- [ 11-24]中國人民銀行福清市支行積極開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
- [ 11-24]建甌警方抓獲一名跨境電信詐騙網上逃犯
- [ 11-24]邵武農行積極參與“防范電信網絡新型詐騙”大型公益宣傳活動
- [ 11-24]"天津警方"與邵武這名女士通話5小時 說她涉嫌信用卡詐騙
- [ 11-23]歐洲刑警組織:178人涉嫌為網絡詐騙洗錢被抓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