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近平主席從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全局出發,決定組建陸軍領導機構,把陸軍作為一個軍種真正立起來,開啟了陸軍建設發展新征程。 去年12月31日,習主席親自向陸軍授軍旗、致訓詞,鮮明提出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今年7月27日,習主席視察陸軍機關時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建設新型陸軍的一系列帶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這些重要舉措和講話,為在新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把新型力量建設作為創新的重要抓手,加速推進陸軍走向空中、走向海洋,向數字化、飛行化、特戰化、無人化轉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牢記使命勇立轉型潮頭,瞄準打贏鍛造堅強堡壘。今日起國防周刊推出“陸軍轉型”系列,深入陸軍部隊,探尋陸軍聚力戰略轉型的新征程。 在黃麻起義中誕生的紅軍連隊“紅三連”,從長征中一路走來,將草地黨支部的傳統銘刻在心,讓鐵心跟黨走的信念融入血脈,從摩步到特戰,奮進在陸軍建設發展的歷史拐點—— 轉型路上的“特戰尖兵” 初冬時節,江蘇徐州。陸軍第12集團軍特種作戰旅的訓練場上,“紅三連”的官兵正在進行射擊、攀爬、滑降等一系列訓練。 類似這樣的特戰技能,“紅三連”已經熟練掌握,并多次在演兵場上特戰制敵、“一劍封喉”。可在三年前,這個連隊還只是一支摩托化步兵連。 寥寥三年時間,他們如何實現從摩步到特戰的華麗轉型,用特戰尖刀挑起大梁? 忠誠使命 作戰思維升級換代 “1935年秋,三連隨部隊長征過草地時,支委、副連長李玉勝在極度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主動將失散的29名傷病員收攏起來,成立臨時黨支部……”茵茵草地上,特戰旅政治部主任高涵正給新戰士講述“紅三連”的光榮傳統。 2006年,三連被原南京軍區授予“黨支部建設模范紅三連”榮譽稱號。“三連的優良傳統,就像一座精神富礦,激勵著一茬茬官兵鐵心跟黨,絕對忠誠。”指導員繆中對此深有感觸。在三連,人人熟悉紅色傳統,人人會講紅色故事,全連官兵將“草地黨支部”的傳統銘刻在心,讓“鐵心跟黨走”的信念融入打贏血脈。 2013年底,部隊由摩步改編為特戰,忠誠的思想底蘊和強烈的職責使命促使著三連官兵爭分奪秒進行轉型“換腦”。“立足轉型轉觀念,轉型先轉腦。”高涵簡練地總結道。 可特戰理念轉變談何容易?三連連長潛正深有體會,轉型之初,戰士們練得熱火朝天,連長卻只是站在一旁指揮。過去在步兵連,連長只要負責指揮作戰,對技能要求并不高,但特種作戰講究的是模塊組合、精兵作戰,干部也可能是模塊中的一員,要隨小組遂行作戰任務,如果特戰技能不過關,很可能就會拖大家的后腿。 特種作戰常常是精細編組,使用的是無人機、夜視儀、大口徑狙擊步槍等諸多武器,與傳統步兵作戰相差甚遠。在持續學習深化中,連隊官兵對特戰認識越來越深,特戰思維在官兵的腦子里逐漸生根發芽。 “以前我是步兵班班長,每次戰斗都是帶著班級協同沖擊,雖然大家意志頑強,可總感覺仗越打越難,轉型特戰后,新的作戰理念讓我受益匪淺。”班長紀強最津津樂道他去年零戰損取得勝利的一次經歷。在那次對抗中,面對來勢洶洶的“藍軍”,特戰旅的官兵沒有像過去那樣選擇硬碰硬,而是秘密潛伏在敵人可能經過的道路上,多種方式隱蔽偵察敵情,并成功引導導彈,一槍未放端掉了敵人的指揮所,讓對手豎起了大拇指。 特戰當尖刀,精兵顯神威。皖東某山地,該旅上士紀強在山林間潛伏5晝夜,成功發回演習中敵軍指揮所坐標;擔任某次破襲任務時,該旅特戰分隊搜索發現演習中敵軍設在山洞內的指揮所,當即利用激光照射系統引導導彈實施“點穴”打擊……一次次演習中,特戰旅作為新質作戰力量,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 圍繞如何當好特戰尖兵,特戰旅大力實施“換腦工程”。在“紅三連”,專門開辟了“軍情研究室”,對外軍特種部隊經典戰法、當前訓練模式進行研究,從普通列兵,到連長指導員,人人學特戰、研特戰。定期組織特種作戰視頻學習,開展旅、營、連、排、班多個層級“諸葛亮會”交流研學。在此基礎上,積極創新特種作戰戰法創新,完善各類配套訓法,促使訓練向特種作戰轉型。藏族士兵澤瓦仁真告訴記者:“轉型之后,個人也要學會制定作戰計劃,進行敵情分析、戰斗編組、攜帶武器準備、路線選擇等,雖然壓力大,但非常有收獲。” |
相關閱讀:
- [ 11-27]跟著習近平軍改足跡 看人民軍隊如何邁進“新體制時間”
- [ 11-26]厲害!軍改一年空軍干了這么多大事!
- [ 11-26]軍改一年間:改革強軍邁步新長征
- [ 11-25]軍改一周年 軍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走好改革強軍新長征》
- [ 11-25]厲害了這輪軍改!這一政策制度將釋放巨大潛能
- [ 11-25]軍改第一年,人民海軍的哪些軍事演習刷屏了?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