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上官云)近日,近600歲高齡的故宮,啟動了對西華門以北一段城墻的大修,以解決面磚離鼓、風化等“老齡化”問題。28日,故宮工作人員向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介紹,此次城墻“治病”被定為研究性保護項目,沒有嚴格竣工時間,同時也不影響游客正常參觀故宮。 故宮城墻是明清官式建筑城墻類建筑的典范,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它的總長度為3437.6米(城墻墻腳外沿),主體結構為內以夯土為核心,外包磚砌體形式,四個方向開有四座城門,城門上建有城臺和城樓。 ? “在明永樂時代,當時故宮宮墻的東南西北范圍四至就已經確定:南北為960米,東西為750米。”故宮出版社宮廷歷史編輯室主任王志偉對記者表示,目前有關故宮城墻最早的照片拍攝于1860年,“此外,民國時期西華門北側城墻修繕的老照片,也可以看到”。 在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后,據媒體報道,目前故宮城墻存在面層磚酥堿、風化、離鼓以及城墻地面塌陷、夯土流失等一系列安全隱患,如遇暴雨將有局部坍塌的可能。按照大修計劃,本次修繕區域為西華門北側第一歷史檔案館以北的一段,共計233米。 資料顯示,該段城墻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有兩次局部修補記錄;而在上世紀90年代進行的維修,均以城墻外側修繕為主;2013年發現嚴重險情,2014年對面層磚嚴重斷裂、空鼓部分采取了臨時的支頂加固措施。本次修繕將主要以城墻內側修繕為主,對城墻地面、城墻內側墻面、宇墻及堞墻內側墻面進行修繕。 ? 28日,記者來到故宮西華門附近,看到一側城墻上確實已經變得有些坑洼不平,雖然恰逢閉館,但仍有三三兩兩的游客在西華門外拍照留念。張先生表示,每次來北京,只要有時間都會到故宮來看看,“以前看著城墻坑坑洼洼很心疼。這次修繕工程挺及時,希望能讓故宮更好地保存下去”。 “這次西華門北段區域城墻修繕,也是一項是研究性保護項目,會邊研究邊修繕,工期會比較長。” 一名故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次修繕不會影響觀眾正常參觀。(完) |
相關閱讀:
- [ 11-28]故宮啟動最徹底城墻修繕 將逐步對游客開放
- [ 11-28]故宮開啟城墻修繕及基礎設施改造工程
- [ 11-27]故宮城墻開始建國以來最徹底修繕 城墻內側為重點
- [ 11-25]港媒:臺北故宮南院拆除中華瑰寶 要搞文化臺獨么
- [ 11-23]閩清“民間故宮”宏琳厝將涅槃重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