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記者 沈婷婷 這兩天,深圳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笑笑的故事刷爆了,數以萬計的深圳人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捐贈,希望為這個悲傷的家庭送去溫暖。11月29日,笑笑的父親羅爾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都通過各種途徑給他匯錢,“出乎意料”,同時“非常感激”。 他告訴記者,現在笑笑的治療費已經足夠了,很感謝大家的關注,希望大家不要再給他“砸錢”了。 從患病的舉步維艱到被網友刷爆“打賞”功能,也就幾天時間而已。網友們是怎樣“蜂擁而至”的呢? 5歲女兒突然得白血病 今年1月,羅爾就職的雜志社停刊,他一下子成了閑人。屋漏偏逢連夜雨,9月8日,5歲多的愛女笑笑查出了白血病,住進了深圳市兒童醫院。 從笑笑入院起,羅爾就將一家人與白血病“戰斗”的歷程寫下來,陸續在自己的公眾號“羅爾”上發表。文章發到朋友圈后,大家紛紛慷慨解囊,為笑笑最初的醫療費提供了保證。“我的公眾號關注者也逐日上升,突破了一千,又突破了兩千。文章贊賞金也收獲頗豐,到9月21日,關于笑笑的幾篇文章贊賞金已達32800元”。 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眼看笑笑的病情一步步得到控制,沒想到卻在本月不幸被感染,病情轉危,從23日至今仍未離開重癥監護室。病情加重,治療費用也成倍增加。這時羅爾第一次感到了恐慌。羅爾說,許多朋友建議他用流行的眾籌、輕松籌等方式為笑笑籌集醫療費。其實一個多月以前,德義基金就主動找他,要為笑笑發起籌款活動,那時他感覺自己還撐得住,也不想去搶占有限的公益資源,就把機會讓給了其他患兒。但病情危重后,每天一萬元的治療費用讓這個小家庭捉襟見肘。 網友微信“贊賞”捐款 羅爾考慮再三后,打電話和小銅人創始人、老友劉俠風商量如何解決笑笑的醫療費問題。最后商量的結果是,由俠風整合他為笑笑寫的系列文章,在小銅人的公眾號P2P觀察里推送,讀者每轉發一次,小銅人給笑笑一元(保底捐贈兩萬元,上限50萬元),文章同時開設贊賞功能,贊賞金全部歸笑笑。羅爾說,俠風是唯一的老板,他們可以在公眾號上吸粉,同時也可以幫助笑笑,他就同意了。 笑笑系列文章,羅爾寫了兩個多月,最多的一篇閱讀量三千多次,轉發一百多次,羅爾想,就算閱讀量翻十倍,俠風也不會“損失”太大。“沒想到經俠風加工后,竟釀成了‘網絡大事’。” “他是一個老父臥床的兒子,也是一個女兒剛剛住進重癥室的父親,同時肩負著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兒子。人到中年,四面碰壁,羅爾對家里每一個人都抱著沉痛的虧欠心情。”這篇沉重的文章擊中了許多人的內心,更從27日起在朋友圈中掀起刷屏之勢,不到半天,閱讀量突破10萬,贊賞金達五萬元上限,贊賞功能暫停。午夜過后,贊賞功能恢復不到兩小時,閱讀量突破100萬人次,贊賞金再次達到五萬元上限。微信后臺關閉小銅人公眾號P2P觀察贊賞功能一個星期。 P2P觀察贊賞達到上限后,讀者循小銅人留下的線索,找到羅爾的公眾號,讓羅爾的贊賞功能也連續兩天突破五萬元上限。 短短幾天已籌夠治療費 兩邊都不能贊賞后,讀者又找到羅爾的微信號,加他為好友,直接給羅爾本人進行轉賬。微信后臺發現加他好友的人太多,且一加他就給羅爾錢,不讓他再加好友了。朋友們贊賞不了,也加不了他的微信給他發紅包,于是有很多人輾轉托朋友的朋友,把錢交給他。 記者了解到,深圳還有一位本土公眾號大V“淼哥故事會”也同樣被笑笑的故事感動并撰文開通“贊賞”功能,幫助籌款,截至記者發稿已經有9萬多元通過“贊賞”的方式進行籌款,“淼哥”通過微信轉賬方式給羅爾本人,并對金額和轉賬進行了“截圖”公示。 羅爾自嘲:“我徹底被錢砸暈了頭。”他說,有些微信紅包都來不及收取,就沉底了,“許多的留言我看不了,許多的恩情我感謝不了,許多的錢我數不清楚,感謝山呼海嘯一般的人間大愛。” 不過羅爾不斷向記者強調,現在笑笑治療需要的錢已經足夠了,大家不用再給他“贊賞”了,希望大家可以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贊賞”開啟捐款新渠道? 深圳一家公益組織機構“蒲公英自然教育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鄭小姐認為,微信“贊賞”這個做法突破了傳統的募集方法,利用朋友圈的黏合度進行廣泛傳播,還是非常有效的。她說,這么短時間就有這樣的效果,她本人也感到非常的震撼。 鄭小姐說,總體來說,她是非常支持這種創新的做法,因為這樣的方法籌集時間很短,卻非常有效。她說,以前在傳統媒體上進行募集資金是有難度,這次利用了新媒體社交的轉發和關注反而有了不一樣的效果,非常值得探討。同時,鄭小姐也告訴記者,因為這個事情,她觀察到已經喚起社會對于白血病兒童的關注,覺得非常好。 不過鄭小姐也提到,雖然做法創新,但是資金的用途、去向如何監管?“既然向公眾募集,監管的問題都是值得探討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國資深公益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國家民政部已經通過了首批13家慈善互聯網募捐平臺。不過,她認為,微信打賞的方式,不是直接進入受捐人的賬號,現在屬于監管的“灰色地帶”。 這位資深的公益人告訴記者,在微信公號里打賞的行為屬于個人對個人的贈予,不算是“捐贈”,“捐贈是有法律定義的行為,捐贈給公益機構是有票據,可以免稅的,進入到公益成為公眾財產一般就不可逆。”她告訴記者,對于個人求助募捐的問題,原則上屬于個體之間的民事法律行為,與有組織進行的慈善活動有相當的區別。 她告訴記者,《慈善法》規定個人不可以公開募捐,但是并未禁止個人求助。她表示,現在受到民政部認可的13家平臺都是有著成熟的機制,受助者的項目是有反饋,是可以追責。“但若無正當理由,贈與是不能隨意撤銷的。所以,針對個人求助者的贈與,以及可能發生的風險,捐贈人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謹慎行事,做好求證與監督,爭取多方核實驗證其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并要求對方公開贈款的使用情況及相關的證明材料。” |
相關閱讀:
- [ 11-28]曹德旺先生捐款2.5億元重興黃檗山萬福禪寺
- [ 11-20]光澤修繕“葉氏宗祠” 集體捐款保護百年古建筑
- [ 11-17]郝龍斌為國民黨捐款100萬 洪秀柱高唱“我愛你”
- [ 11-13]九旬抗戰老兵應宏鈞堅守承諾 10年來捐款50多萬元
- [ 10-27]林書豪向母校捐款100萬:哈佛經歷對我意義深遠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