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人保護野生象,誰來保護我們人?”近日在云南采訪野生亞洲象保護事宜,多位民眾向筆者提出這樣的反問。據統計,因亞洲象“肇事”,1991—2014年,僅西雙版納州就有44人死亡、273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8000萬元。野象歸來,如何給當地民眾減少麻煩?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野生動物越來越多,當然是綠色發展之幸,但不能成為當地群眾之痛。可現實中,不僅云南深受野生動物“肇事”之困,從秦嶺羚牛傷人,到東北虎吃牲畜,隨著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恢復,人獸沖突在一些地方屢屢出現。野獸歸來,很多時候并非只是“到此一游”,因此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尤需得到格外保護。 雖然野生動物致人死亡多屬于意外,但長此以往,難免會使人產生恐懼感和厭惡感。尤其是個別動物,有主動攻擊人的天性,更應受到重點“關照”和妥善處置。有專家指出,“不保護好人或者不保護好大象,都會出大事兒。”對群眾的財產、生命安全保護力度如果不能同時加大,不僅不利于野生動物的持續保護,也會給當地社會的長治久安埋下隱患。 人的安全,離不開科研和科普的支持。前者能盡量減少人獸相遇,后者則有助于相遇后的科學應對。研究顯示,野象有晝伏夜出習慣,據此,普洱市江城縣整董鎮周五下午提前放“象假”,有效避免了人象相遇;通過增加觀察哨和預警人員,告訴民眾遭遇野象后如何處置,該鎮近兩年未出現人員死亡。然而,目前除了大熊貓等少數“旗艦物種”,我國大多數瀕危野生動物的科研還遠遠不夠。同樣以亞洲象為例,有的地區投入上百萬元建設的食源基地,野象在兩年內卻只光顧了兩次。如何讓保護野生動物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值得動物保護部門深思。 避免人恨“獸”,同樣離不開合理補償,只有捋順利益關系,才能減少大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怨言。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但沒有明確負責補償的是哪一級政府。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國家級保護動物“闖禍”,卻往往由最基層政府負責補償。保護經費本來就依靠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勉強維持,責任變重了,相應的配套資金、政策卻沒跟上,補償就成了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改變這樣的局面,離不開頂層設計的精準發力;千呼萬喚的生態補償,不妨對此進行有針對性的制度調整。 破解野生動物保護“甜蜜的煩惱”,需要在現實中尋找平衡之道;無論采取哪種管理辦法,關鍵在于讓各方都能找到合理且合適的生存、生產與生活方式。不管是通過制度性的生態補償,還是發展生態旅游,都應該讓保護區群眾共享生態保護的發展成果。只有在保護理念、行動上實現從“生態好”到“生態好、收入好、安全好”的轉變,才能真正調動他們參與保護的積極性,為人與動物營造更加和諧的相處空間。 ? |
相關閱讀:
- [ 10-26]16支象棋勁旅對弈 翔安獲“亞洲象棋發展典范區”
- [ 08-03]廈門靈市玲馬戲城引進的亞洲象 能用鼻子給人按摩
- [ 06-21]亞洲象“求子”成功 孕婦“路麥”啟程回家
- [ 08-15]老撾亞洲象長途跋涉來華將落戶上海
- [ 02-01]云南通報景洪亞洲象遭獵殺案 4嫌犯被捕(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