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2016-12-03 10:20:51?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晨 趙舒文 |
分享到:
|
匯豐銀行日前發布《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調查報告》稱,在國際經貿業務往來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喜歡使用人民幣,“人民幣現已躍升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報告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充分認可,折射出其對中國經濟形勢和經濟前景信心滿滿。 近1/4企業跨境業務使用人民幣 作為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最活躍的參與者之一,匯豐是人民幣對日元、澳元、新西蘭元、英鎊、歐元、新加坡元、瑞士法郎、南非蘭特、韓元、阿聯酋迪拉姆和沙特里亞爾直接交易的首批做市商,也是唯一擁有所有人民幣直接交易貨幣對做市商資格的外資銀行。 自人民幣國際化啟動以來,匯豐已在全球超過50個市場具備了人民幣服務的能力,也是首家在全球六大洲開展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國際性銀行。此外,匯豐還參與了首支離岸人民幣債券和首只離岸人民幣股票的發行,并已連續5年獲選《亞洲貨幣》最佳離岸人民幣服務和產品提供商。 在《2016年人民幣國際化調查報告》的前言中,匯豐毫不諱言,首次開展“人民幣國際化研究”是在2012年,但當時匯豐認為“人民幣發展成為成熟貨幣的道路尚不完全明確”。4年來,由于“中國在經濟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付出的努力舉世矚目”,人民幣的前景越來越清晰,今天人民幣已“躍升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 今年5月23日至7月5日,匯豐委托第三方對14個國家和地區1600家企業的人民幣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其中包括300家歐洲企業、300家北美企業、900家亞太企業和100家中東及北非地區企業。這些企業的年營業額均在300萬美元到5億美元之間,它們有些在中國內地開展業務,有些則與中國內地有密切的業務往來。 報告顯示,人民幣的崛起對企業發出的信號“非常明確”,企業采用人民幣的速度正在加快,人民幣在中國國內和海外的使用率逐年提高,如今有24%的國際企業在跨境業務中使用人民幣,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還是17%。在受訪企業中,有35%的亞太企業今年在跨境支付中積極使用人民幣,而在2015年,這一數字是26%。 使用人民幣的地區也更加多元。除了傳統的亞太地區,歐洲和北美等地區使用人民幣也越來越多。報告認為,這與中國央行在全球設立了更多的人民幣清算行,提高人民幣流動性有關。 報告還認為,進出口貿易可能仍將是全球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的主要領域,80%的受訪企業預計將在近期采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同時,在貿易融資領域,人民幣也將越來越受企業青睞。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對人民幣的追蹤分析,英國今年3月已取代新加坡,成為大中華區以外最大的人民幣清算中心。歐洲地區的人民幣支付清算超過半數在英國進行。該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間,英國的人民幣支付額增加了21%,英國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全部支付業務中,有40%以人民幣結算。人民幣是該支付通道中使用最普遍的貨幣,遠遠超過緊隨其后的港幣(24%)和英鎊(12%)。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選擇使用人民幣開展貿易,人民幣離岸市場呈現蓬勃發展之勢。”英國《金融時報》這樣評論道。 越來越多企業嘗到人民幣甜頭 11月11日,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獲批成為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首批人民幣對加拿大元直接交易做市商,將在該交易開始后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履行做市商義務。 匯豐的報告分析認為,推動全球加快使用人民幣的另一大因素,是穩健的人民幣基礎設施不斷涌現,包括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民幣清算行、先進的跨境支付系統以及針對與中國有經貿投資關系的企業定制的新產品。多數企業認為,人民幣的跨境使用越來越便利也是促使它們在業務中采用該貨幣的一個原因。受訪企業表示,與過去相比,在理解人民幣跨境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人民幣業務流程及跨境資金流動等方面碰到的障礙正逐步減少。這其中,銀行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4年,中國建設銀行倫敦分行被確定為倫敦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成為亞洲地區以外的首家人民幣清算行。倫敦人民幣清算行正式開業以來,運營穩定有序,清算量穩步提高,已經發展成為亞洲地區以外最大的人民幣清算行。建設銀行倫敦分行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截至今年8月底,英國人民幣清算行已為近70家金融機構開立人民幣賬戶,人民幣清算總量累計突破10萬億元。 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強調,倫敦是全球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歡迎更多的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業務結算。他認為中國建設銀行成為倫敦人民幣清算行是推進當地市場發展的重要舉措,倫敦希望發展成功的人民幣業務以推進其他業務發展。 從貿易與支付,到各產品各渠道的投資,乃至最終成為穩固的儲備貨幣,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在各個領域的地位與日俱增。企業現在紛紛從其他貨幣轉而采用人民幣,以降低成本,對沖風險,與中國企業合作,在海外開拓新業務。 人民幣在全球走俏,一個重要原因是使用人民幣能夠帶來一系列紅利,越來越多企業嘗到甜頭,從而使它們更加認可和歡迎人民幣。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新的投融資選擇……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深入推進,使用人民幣帶來的紅利將惠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眾。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進一步支持人民幣國際化,促進中國國內金融機構的國際化,密切人民幣與國際實體經濟的聯系。匯豐的報告稱,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全球海陸貿易路線網絡正在不斷建設,可能為企業創造重大發展機遇。許多企業積極采用人民幣,瞄準的正是這一點。從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到參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進程,到參加“一帶一路”融資,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帶來的機遇疊加,產生多重連鎖反應,而后續產生的本地項目分包和供應鏈服務等,不僅讓中國企業在本地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也讓本地參與者能抓住高端機遇。 今年10月,人民幣正式獲準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意味著人民幣向世界主要儲備貨幣邁進一步。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執行秘書沙姆沙德·阿赫塔爾認為,人民幣“入籃”意味著人民幣符合國際金融秩序提出的國際化要求。 從全球貿易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人民幣經歷一個又一個歷史性時刻,實現一個又一個歷史性突破,充分體現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的信心及其背后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本報倫敦、曼谷12月2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6年12月03日 02 版) |
相關閱讀:
- [ 12-02]朱民:人民幣加入SDR有三點實際影響
- [ 12-02]巴曙松:應對人民幣貶值壓力應“抓大放小”
- [ 12-01]韓元人民幣直接交易市場啟動兩年 信息不足待解決
- [ 11-30]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漲三日 重回6.88區間
- [ 11-30]人民幣中間價連續三日回升 累計上調303個基點
- [ 11-28]馬光遠:過度看空人民幣是更大的錯誤
- [ 11-28]圖解易綱答問:人民幣何以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穩定強勢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