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刻】參會專家羅懷臻:文化創新要實現從內涵到形式的整體性審美轉換
2016-12-05 17:57:09?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周冬 周冬 |
分享到:
|
編者按 11月30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評論工作局指導,光明網出品的【學習時刻】欄目,今天連線參會專家、當代著名劇作家、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請他談談對總書記講話的理解。 ![]() 小編手記 視頻連線成功,羅懷臻便對小編說:“這是我第四次參加文代會作代會了。” “如同時光機一般,每五年一次的文代會作代會召開就如同一個時光刻度,記錄了文藝工作的變遷。新藝術家不斷地補充,讓文學藝術的發展傳承不停。” 訪談實錄 歡迎來到光明網《學習時刻》,我是來自上海的劇作家羅懷臻。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它自己的文化 我有幸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次文代會上的講話,感覺博大精深。就我個人體會而言,講話是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文藝理論、以歐洲文藝復興為標志的現代文藝理論和中國古典文論的智慧結晶。作為一位戲曲藝術創造者,我對習總書記強調的“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句話感慨頗深。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作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風尚。我們不可能身處宋代卻每天研究如何振興漢賦、振興唐詩。宋代的文學成就必須由宋代的作家、藝術家來創作完成,所以宋代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是宋詞。如果我們到了元代,還繼續滿足于宋詞的創作,那就不可能催生出元代的最高文學成就——元曲。 創新是內涵到形式的整體性審美轉換 如何創造出真正屬于這個時代的文藝高峰?我想這就不僅僅需要一枝一葉的局部創新,而是要在各個局部創新的基礎上實現整合,實現審美的整體轉換。我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解就是要實現中華文化的現代轉型。我們今天的故事要講給人民聽,尤其要講給時代的接收主體年輕人聽。只有今天的年輕人對我們的文藝作品感興趣,我們的文化才能種入他們的心田,才能一代一代地生長起來,傳播下去。這就是我對習總書記所說的“創新是文藝的生命”的理解。如何實現創新?我們不能僅僅是搞一個豪華的大制作,或者引進國外某一種時尚技術,而是要實現從內涵到形式整體性地審美轉換,包括價值取向的現代性表達,這樣我們的文化發展方向會更加明確。真正的高峰之作一定是各個時代的轉型之作,這種轉型之作出現的時候,我相信這個時代的文化高峰就真正地到來了。 (光明網記者周明艷 劉冰雅 陳城整理 剪輯:趙偉露) |
相關閱讀:
- [ 12-04]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
- [ 11-06]國家音樂產業基地落戶廈門市集美杏林灣商務區 "廈門藍"項目啟動 突破城市文化創新的無界可能
- [ 11-06]"廈門藍"項目啟動 突破城市文化創新的無界可能
- [ 09-02]打造C2B電商平臺 實現客家文化創新升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