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聯邦刑事局報告:難民并不比德國人更易犯罪
2016-12-08 10:48:13??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曦 陳曦 |
分享到:
|
視頻:德國警方公布性侵中國女留學生的嫌疑犯照片 來源:央視國際高清 中新網12月8日電 據外媒報道,近日,一起嚴重犯罪行為使德國國內本已情緒化的爭論再趨激烈:在弗萊堡,一名女性在回家路上遭到強暴并被殺害。涉嫌作案人是一名來自阿富汗的未成年難民。不過,德國聯邦刑事局提供的數字顯示,并不能以這一個別事件視為說明難民普遍“危險”的證據。 德國聯邦刑事局日前公布了相關年度報告。這份名為“與移民有關的刑事犯罪”的報告提供了2016年最新數字。 該統計報告中的所有數字都與“移民”有關。所謂“移民”,既指避難申請者,也包括獲得庇護權的人、獲得“居留容忍”身份的人、內戰難民和沒有居留許可證的人。 報告顯示,從2016年1月至7月,所有這些移民的刑事犯罪行為數量減少了36%。具體而言,警方共記錄了14.25萬件犯罪行為和企圖犯罪行為。聯邦刑事局沒有提供同期德國人刑事犯罪行為統計數字作為比較。不過,有2015年的數字:那一年,德國國內登記在案的刑事犯罪行為共約630萬件。 刑事犯罪行為中約有一半屬于造假和偷竊,各占30%和27%。“造假”行為中,無證乘車約占三分之二;偷竊行為中,商店偷竊所占比例相同。 侵犯個人自由權的犯罪行為的占比為23%,構成另一重點。此類行為中有五分之四是人身傷害;毒品犯罪占7%;性侵占比1.1%,居末位。 報告還顯示,各群體的犯罪嫌疑有所不同。與敘利亞人、阿富汗人和伊拉克人的總數相比較,這一人群的犯罪行為數量極小;阿爾及利亞人、摩洛哥人、突尼斯人,以及來自格魯吉亞和巴爾干國家的人的情況正好相反:尤其在偷竊犯罪上,他們被懷疑作案的比例超出平均水平。 至于有多少案件不止于懷疑層面,而是調查進展到起訴判刑,對此警方的刑事犯罪統計報告未能作出說明。聯邦刑事局的報告也沒有提供造成相關區分的理由。 德國犯罪學家瓦爾布格(Christian Walburg)批評說,有關非德國人的刑事犯罪情況的報道主要集中于重大暴力事件,尤其在年輕人是疑似作案人的情況下更其如此。然而,若從統計學角度看,此類犯罪在整個刑事犯罪現象中比例很小。 瓦爾布格在2014年的一份取名為“移民和青少年犯罪”的評估報告證實了這一點。偏頗報道造成的一個結果是:很多人對此類犯罪行為的發生頻率和危險程度做出不切實際的過高估計。 |
相關閱讀:
- [ 11-09]德聯邦情報局被爆監聽盟友 曾被美國監聽總理
- [ 04-10]德聯邦航空局確認漢莎對自殺飛行副駕駛病情無隱瞞
- [ 01-15]德聯邦情報局“內奸”盜竊3500名間諜名單
- [ 09-20]德聯邦大選監督機構警告:提前透露信息罰款5萬歐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