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會將于12月9日對總統的彈劾案進行表決。圖為韓國首爾12月3日舉行的集會上,反對樸槿惠的民眾與防暴警察對峙。新華社發 韓國三大在野黨和無黨派等171名國會議員12月3日共同發起關于彈劾總統樸槿惠的議案。彈劾案將于8日正式被列入國會全體會議議程,會議9日就彈劾案進行投票表決。 樸槿惠6日通過執政黨高層表態稱,如果彈劾議案在國會通過,她將靜觀接下來憲法法院的裁決過程。憲法法院最遲需在180天內作出裁決。韓國媒體稱,若彈劾案通過,樸槿惠將暫停行使總統職權。 6日和7日連續兩天舉行的“親信干政”事件的聽證會,也被輿論評價為“隔靴搔癢”,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彈劾案能否通過仍存懸念 12月7日,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相關負責人會見記者時,再次確認了總統樸槿惠6日表態,稱青瓦臺將根據法律規定遵循彈劾流程。若彈劾案獲得國會通過,青瓦臺將等待憲法法院在6個月內做出的裁決。樸槿惠表示接受執政黨確定的“總統明年4月卸任、6月提前舉行大選”的方針。 由于國會中的反對黨議席沒有滿足至少2/3國會議員,即200票的門檻,投票能否通過關鍵在于執政黨內部是否支持彈劾案。6日,執政的新國家黨議員大會確定了議員自由投票的方針,樸槿惠對此也表示同意。執政黨內“非樸派”議員組織表示,已為推動彈劾案在國會通過做好準備。考慮到這一部分議員人數,彈劾案通過的幾率大大增加。 韓聯社評論稱,樸槿惠最近的講話意在表明,即便彈劾案通過,直至憲法法院審理完成前,她不會主動辭職。目前的問題是,彈劾總統議案究竟能否在國會獲得通過。 議員提問多于證人回答 在朝野備戰彈劾之際,有關“親信干政”事件的調查也在推進。為此,韓國國會“親信干政”事件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分別于6日、7日舉行第一、第二輪聽證會。 第一輪聽證會上,三星電子、現代汽車等韓國九大企業總裁及相關人士共15人以證人身份出席,就是否向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捐款、是否逃避稅務調查,以及是否非法繼承經營權等問題,輪流接受了特別委員會17名國會議員的質詢。韓國媒體稱,這是繼1988年“第五共和國腐敗聽證會”后,大企業總裁們時隔28年再次集體出席國證調查聽證會。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是非營利性的基金會,由韓國大企業出資成立,目的分別是宣傳韓流文化和支持韓國體育發展,崔順實被控介入這兩個財團管理,通過相關公司挪用財團資金,將其私有化。 聽證會上,議員們質疑,大企業為財團提供巨額捐款,目的是為獲得政府提供的特別優惠,企業總裁們紛紛否認,表示出資并不存在權錢交易問題。多名總裁也透露,企業很難拒絕青瓦臺提出的出資要求,對企業來說,只能按政府政策行事。 7日的聽證會上,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就崔順實干政丑聞、“歲月”號沉船事故發生當日7小時樸槿惠的行蹤、青瓦臺醫藥品等爭議展開質詢。然而27名證人中,近一半缺席。韓國媒體指出,聽證會上,國會議員的提問遠遠多于證人的回答。對于核心嫌疑,總裁們紛紛以“不記得”“不清楚”“未參與決策”等說辭進行回避,未出現樸槿惠受賄線索?!坝H信干政”聽證會因主角崔順實、青瓦臺前民政首席禹柄宇等核心證人的缺席而成為空殼。 國政調查特別委員會計劃于12月13日、14日舉行第三、第四輪聽證會。 彈劾或將引起新的紛爭 隨著“親信干政”事件在韓國不斷發酵,盡管總統樸槿惠曾三次就“親信干政”事件向國民道歉,憤怒的民意仍難平,也引發了韓國整個社會對政治、官商、國家未來更多的關注和思考。 從12月5日以來,韓國民眾在首爾市中心光華門廣場舉行燭光集會,并向青瓦臺方向游行,要求總統樸槿惠為“親信干政”事件負責并下臺,直至29日。據“要求樸槿惠政權下臺的非常國民行動”方面表示,燭光集會從周六例行變成日日舉行。 一位韓國經濟專家告訴本報記者,“親信干政”事件的發酵給韓國大企業帶來的巨大危機,是民眾信賴度下降。家族企業在韓國近代國家經濟發展進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曾一度出現過極為嚴重的官商勾結、依附現象,后來隨著企業、社會發展,特別是金融危機后,企業負債比例下降,政府對大企業管控能力削弱,官商關系在發生變化,卻沒有完全根除。希望這一事件將成為官商關系進一步透明化的重要契機。 有韓國媒體指出,如果彈劾案在國會獲得通過,樸槿惠將暫停行使總統職權,交由憲法法院對彈劾進行審理并最終裁決,這一過程最長可達6個月。在此期間,由國務總理代行總統權限。如果彈劾案在國會遭否決,或將招致更混亂局面。彈劾或是新一輪拉鋸戰的開端,韓國國家政治要想真正意義上恢復正常運轉,尚需一定時間。(記者 陳尚文)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