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足不出戶可以購遍全球,不用現金也可暢通無阻。但與之相伴的卻是越來越多的隱藏風險。近期,多國銀行系統相繼被黑客攻破,巨額財產被神不知鬼不覺地轉移。 12月2日,俄羅斯央行代理賬戶遭黑客襲擊,被盜取了20億俄羅斯盧布(約合3100萬美元)資金。據俄羅斯央行官員說,黑客曾嘗試盜取50億俄羅斯盧布(約合7800萬美元)左右的賬戶資金,但當局成功阻止了他們,將這筆資金轉移到了它處。 孟加拉國中央銀行 無獨有偶,2016年2月,黑客登陸世界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電腦系統,發送假的轉賬指令,從孟加拉中央銀行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賬戶中轉走1億美元。雖然政府官員追回約2000萬美元,但還是有8100萬美被元轉移到菲律賓后消失無蹤。 該案件被稱為史上最大銀行失竊案,孟加拉國央行行長拉赫曼因此引咎辭職。孟加拉國央行官員還披露,由于黑客進行轉賬操作時拼錯了一個英文單詞,使銀行得以幸運地避免8億多美元的損失。 這并不是黑客第一次通過SWIFT系統作案。2015年1月,黑客也是通過這一系統發出十幾筆轉賬交易指令,將厄瓜多爾銀行的約 1200萬美元轉移。 臺灣第一銀行自動提款機自動吐錢 同樣的案件也在中國上演。 2016年7月,臺灣第一銀行驚爆自動提款機(ATM)被盜領逾800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737萬元),臺灣警方隨后抓獲涉案的拉脫維亞籍男子安德魯等三人,追回贓款6000多萬元(約合人民幣1303萬元)。這是臺灣首宗銀行遭跨境黑客盜領案。 經查,安德魯以觀光名義來臺,伙同其他嫌犯以1人至3人為一組,利用木馬程序入侵第一銀行ATM,再在特定時間,通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設備喚醒病毒程序,然后通過通訊軟件遠端遙控ATM自動吐錢,其余同伙則負責領錢、把風。 2013年7月,中國內地數家商業銀行連續發生多起銀行卡被莫名盜刷的案件,涉案客戶近千名,案發地點跨越全國9個省區14個市。 上圖:庭審。中圖:提訊。下圖:寫給幫教老師的信。 2014年5月,該案犯罪嫌疑人落網。令人吃驚的是,制造這起特大信用卡詐騙案的主犯竟然是個未成年的孩子。這名當時只有17歲的“少年黑客”,利用從網絡泄密數據庫中所掌握的用戶數據,成功破譯了19萬個銀行賬戶資料,可提現金額近15億。 |
相關閱讀:
- [ 12-08]韓外交部稱未遭黑客攻擊 此前韓軍內網遭入侵
- [ 12-06]韓軍內網遭黑客入侵 今年8月首次感染惡意代碼
- [ 12-02]黑客攻擊成國際政治手段 多國大選臨近憂心忡忡
- [ 11-28]日本陸上自衛隊網絡系統遭黑客入侵 或有信息外泄
- [ 11-25]美國海軍電腦遭黑客入侵 超10萬人敏感信息被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