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開局之年。臨近歲末,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亮麗答卷。 有些數據放緩了、降低了:前三季度6.7%的GDP增速較前些年微降,但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自2013年6月以來首次低于5%,證明經濟增長的穩定性不斷提高。 有些數據變快了、回升了:日均新登記企業數量遠高于前兩年,前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創下2014年8月以來的新高,意味著經濟增長的活力與效益明顯增強。 2016年,或許是中國經濟近25年來增速較低的一年,但一定是增長更有含金量的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中國經濟巨輪,主動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經濟增長更有效益、更有質量、更可持續。 結構更優,經濟穩定增長 清晨,掃描二維碼解鎖摩拜單車,騎到地鐵或公交站臺乘坐公共交通,路上通過手機APP參與團購;夜晚,通過智能穿戴監測一天的運動指標,關注一下智能電視的最新節目,或去網絡課堂接受遠程教育…… 這是中國很多城市居民普通的一天,卻是“消費中國”的一個鮮活實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1%,同比提高13.3個百分點,比同期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出約34個百分點。原先以依靠投資和外需為主、依靠要素提升增長的經濟結構正發生質變,消費需求成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火車頭”。 “最終消費支出是經濟增長的最主要貢獻力量,消費本身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黏性,這就使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得到增強?!眹医y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說。 這一年,結構優化帶來的經濟增長穩定性增強,不僅體現在需求結構上——產業結構更好,服務業繼續“領跑”。前三季,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持續跑贏工業;投資結構更優,“補短板”與“中高端”并進,第一、三產業投資增速明顯快于第二產業;區域結構有所改善,東中西部協調前行,中部、西部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均保持20%以上增速,特別是“一帶一路”讓中西部的后發優勢繼續得到發揮。 效益更佳,轉型升級加快 今夏,興澄特鋼研發的250毫米厚度EH36鋼板,成功應用于中國首個移動式試采平臺“海洋石油162”。這個近330噸的大厚度高品質海工鋼板,一舉打破國外壟斷,為中國特鋼行業開拓了一片新“藍海”。 “高品質特鋼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最大紅利。”興澄特鋼黨委書記、總經理錢剛表示。像興澄特鋼這樣頂住壓力再上層樓的企業,不在少數。去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3%,為多年來首次下降,引發外界對中國實體經濟的疑憂。然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霸谌驅嶓w經濟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這個8.6%來之不易,中國實體經濟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敝袊髽I聯合會企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繆榮說。 穩中提質,傳統產業加快升級,今年以來工業技改投資增速穩步上揚;穩中有進,高新產業闊步崛起,年初至今,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回落,而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加快增長,占工業比重也持續提高;穩中增效,信息化和工業化正深度融合,在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工廠的空調外機裝配線上,46臺工業機器人揮舞著“手臂”,焊接、組裝、運行檢測……而像這樣經過智能化改造升級的企業還有很多。 動力更足,創新源源不斷 一面看似平常的透明鏡子,卻是可以顯示體重、血壓等多種身體數據并做出健康診斷的“魔鏡”;忘帶錢包、手機也沒關系,只要開通“掃碼授權”,顧客可以“刷臉付費”……這些亮相于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中國創新成果,勾勒出未來生活的誘人圖景,也彰顯著“創新中國”的蓬勃生機。一年來,在經濟邁向“雙中高”的道路上,我們正獲得源源不絕的新動力。 新動力來自企業創新。這一年,移動支付、網絡租車、遠程教育等分享經濟壯大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等消費升級,靠的正是創新引領。今年前7個月,全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49.5%,預計全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個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50萬件的國家。 新動力來自政策引導。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新政出臺。 新動力來自深化改革。該減的減,行政審批項目繼續減少,商事制度改革啟動實施“五證合一”,“營改增”為企業減負約5000億元。該抓的抓,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供遠大于需”的矛盾日趨緩解。該放的放,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微觀市場主體的活力接連釋放。 堅持新發展理念,2016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質量和效益的雙提升。新的一年,這艘經濟巨輪必將在更寬廣的海域迎風破浪,揚帆挺進,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希望。 |
相關閱讀:
- [ 12-14]新常態:中國經濟向世界遞交的成績單
- [ 12-14]供給側改革成效顯現 中國經濟企穩向暖
- [ 12-14]這三年,這些決策引領中國經濟
- [ 12-14]國務院參事陳全生: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
- [ 12-14]人民日報首提中國經濟“新方位”,帶你一圖看懂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