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興明家庭 開欄的話 12月12日,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我市8戶家庭受到表彰,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即日起,本報開設專欄,與廣大讀者分享我市8戶家庭愛國守法、遵德守禮、平等和諧、敬業誠信、家教良好、家風淳樸、綠色節儉、熱心公益的風采。 在武隆縣羊角鎮石床村,提起“黃氏家風”,村民們個個為之稱道。“傳家忠和孝,興家文和德,持家勤和儉……”擁有100多年歷史的《黃氏家訓》,教育了黃家一代又一代子孫。 恪守孝德好家風 2014年2月27日,是楊興明老人90歲福壽。老人的100多名子孫分排站立,齊聲朗誦家訓,令在場的村民們肅然起敬,為之動容。 黃家第一位高祖祖——楊興明老人育有6個子女,目前,黃家已是五代同堂,共100余人。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楊興明嫁入黃家起,《黃氏家訓》就成為她孝老持家的準則,幾十年來,她將家訓傳承給一代代子孫,要求他們忠孝為本、勤儉持家。 作為黃家和睦的見證者,石床村的老村長楊龍杰感觸良多:“五世同堂”在我們村僅此一家,黃家子孫相親相愛、恪守孝德的好家風,全村人有目共睹,值得村民們學習。 好家風激勵后人成長 家風是什么?在黃家,家風是傳承了上百年的《黃氏家訓》。 在楊興明家庭,子孫謹記“節儉光前代,詩書啟后昆”的百年祖德,恪守“以孝為首,克勤克儉,忠厚傳家”的十二字家風。從黃家的前輩——黃上懷開始,更是撰有《黃氏家訓》傳于后世,家訓內容涵蓋勵志勉學、治家教子、修身處世、慈孝婚戀等多個方面,激勵后人將其一生奉獻給自己熱愛的祖國和事業。 黃氏家族規定,凡黃氏子孫,年滿12歲必須背誦家訓,這一規定深深地影響了黃家子孫的品行為人, “同根生,莫相煎,團結共勉。”楊興明老人的大兒子黃繼財說,這是祖訓中對于同胞兄弟姐妹間最基本的要求,大家一直謹遵此戒。 “我參軍十年,很少回家看望祖祖,心里覺得十分慚愧。但每次,祖祖都會安慰我,說我保家衛國就是對她所盡到的最大孝道。”黃家第四代曾孫黃春紅是一名軍中男兒,長輩的理解總讓他倍感寬慰。 感恩鄉鄰傳佳話 楊興明家庭不僅注重教育子孫們的自身修養,在與他人相處方面也有諸多祖訓。 楊興明老人經常教導子孫后代,對待鄉鄰們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信奉“崇節儉、多行善、常微笑”。 一直生活在石床村的黃繼財,因精通醫學,數十年扎根山村,給鄉鄰們治病。但凡遇到有困難的鄉親,不僅留人吃住,還要送人錢物。 村民楊農干說,在石床村,大家都稱贊黃家的家風好,也常用黃家的家訓來教育自己的子孫。本報記者張莎 |
相關閱讀:
- [ 12-14]【全國文明家庭事跡展播】董小白:誠善勤慎 好家風代代傳承
- [ 12-14]【全國文明家庭事跡展播】房澤秋:社會公益助老 傳遞孝道家風
- [ 12-13]您好領導干部,家風必修課成績可合格?
- [ 12-13]養出好孩子,需要好家風
- [ 12-13]涵養好家風 共筑中國夢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