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五”——習近平供給側改革的頂層設計
2016-12-16 08:27:5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周冬 趙舒文 |
分享到:
|
【學習進行時】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首提“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過去的一年里,隨著改革的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漸成經濟領域的熱詞。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與您一起學習習近平的重要論述,以期深刻理解總書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頂層設計。 五大任務、五個“搞清楚”、五大政策支柱,這三個“五”,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構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整體圖景。 三個“五”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系又是什么?在認識和把握三個“五”之前,我們先來弄明白供給側改革有多重要。 請看習近平是怎么說的。 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 攝 國家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 習近平說,“一個國家發展從根本上要靠供給側推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 一個“根本”、一個“重大決策”,供給側改革有多重要,看出來了吧? 今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從國際國內兩個層面對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做了深入闡釋。 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正在發生的深刻調整,需要我們“從供給側發力,找準在世界供給市場上的定位”;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四降一升”、供給結構錯配等問題,要求我們“必須把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習近平據此作出明確判斷,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在今年1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用“衣領子”、“牛鼻子”來強調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他說,這是“十三五”的一個發展戰略重點,能否抓住這個“衣領子”、“牛鼻子”,是保證“十三五”發展開好頭、起好步的關鍵,是保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獲得全勝的關鍵。 五大任務 2015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強調:“重點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是一場改革,要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為提高供給質量激發內生動力、營造外部環境。”在今年5月20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說。 推進和完成五大任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 五個“搞清楚”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是制勝要訣,而如何制定好方案,是其中重中之重。 “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這樣強調。 如何做好工作方案?習近平在會上突出強調五個“搞清楚”,即“搞清楚現狀是什么”,“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搞清楚誰來干”和“搞清楚怎么辦”。 這五個“搞清楚”各有側重,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016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的主旨演講。新華社記者馬占成 攝 五大政策支柱 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 ——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經濟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經濟結構性改革方向,發展實體經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激活存量增長動力,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積極利用外資,積極穩妥擴大對外投資; ——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能,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 ——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財稅體制、金融體制等改革; ——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要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硬仗,習近平還格外強調加法、減法的兩手抓: 今年2月,習近平在江西考察時指出,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加法、減法一起做,既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又主動淘汰落后產能,騰出更多資源用于發展新的產業,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上獲得更大主動”。 3月8日參加全國人大湖南省代表團審議時,他進一步重申“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 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以一組具體數字,彰顯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和力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正在進行時”,以中央決心之大,正如習近平在這次演講中所宣示的,中國“說到就會做到”。 |
相關閱讀:
- [ 12-14]供給側改革成效顯現 中國經濟企穩向暖
- [ 12-14]2016股份制銀行年會在津召開 聚焦助力供給側改革
- [ 12-13]工信部:五方面推進工業和信息化供給側改革
- [ 12-13]2016年經濟發展回眸:供給側,改革攻堅見實效
- [ 12-12]穩中求進 深化供給側改革——專家學者解讀2017年經濟工作六大信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