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12月13日,從北京領獎回來的李孝香,快步走上回家的田間小路,寒風呼嘯中,終于望見了自家小樓。“看,我家老公站在門口。”她遠遠招手,那頭的人兒也揮揮手臂回應。到了跟前,沒太多言語,老公劉國橋忙前忙后搬送行李。李孝香幾步進了屋,先直奔老母親的房間。 李孝香展示“全國文明家庭榮譽證書” “媽,我見到了習總書記,還握了手,我太激動了!”李孝香斜坐在床邊,緊緊捏著母親的手,嘰嘰呱呱“匯報”進京見聞。李孝香的母親年紀大身體弱,天冷只能躺在床上。看著興高采烈的女兒,老人家綻開了慈愛的笑容。 看罷母親,走進堂屋。正面的墻上,貼著一個紅紅的“家”字,與“家和萬事興”五個小字一起,簇擁在花叢中央。花叢下一條長長的書案,堆著一疊紅色榮譽證書。李孝香把“全國文明家庭”榮譽證書、獎牌從包里拿出來,雙手遞給劉國橋,兩人挨在一起端詳,笑呵呵地把證書擺在最上面。 這些證書,都源于5年前的一個交通事故,李孝香家庭“以德報德”“四送四拒”成就了一段佳話。 5年前的夏天,婆婆李家珍帶孫女回家,同村村民劉士圣騎著電動三輪車好心帶祖孫倆一程。眼看就要到家,為躲避對面來的摩托車,劉士圣猛打方向,出事后,劉士圣夫婦先后4次登門致歉、并送2萬元賠償款,都被李孝香夫妻婉言謝絕。 李孝香一家并不寬裕,夫妻倆打工的微薄收入是家中的經濟來源。當時兩個孩子學費都沒著落,加上婆婆4萬元醫藥費、喪葬費,李孝香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但無論劉士圣一家如何堅持,李孝香家庭始終沒收下一分錢賠償款。“再缺錢都不能要劉士圣家的一分錢,她出于好意才捎了我婆婆一段路,不能讓好人做好事沒好報!”李孝香說。 一個主動做好事,不幸發生交通事故后主動擔責;一個善良寬容,樸實無華一言一行感動世人。一個住村西頭,一個住村東頭,平時只要有空,總會到彼此家里去坐一會。“兩家人早已成為一家人,這幾年的年夜飯都是圍在一張桌子上吃。”李孝香說。今年,劉士圣一家因為拆遷,租房子搬到肥東去了,即使隔了十幾公里,李孝香還經常騎摩托車去看望她。不是親友,勝似親友。“今年5月1日,是我和李孝香結婚20周年紀念日,劉大姐也過來祝賀了呢。”劉國橋說。在他眼中,李孝香賢惠勤快、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注重對子女言傳身教,是村里公認的“好媳婦”。“她這身新衣是為去北京專門買的,平時很少買衣服,家里有好吃好喝的,都是先考慮老人孩子。”劉國橋說。 李孝香說,自己嫁到了一個好人家,家里人都非常樸實善良。雖然沒過上一天大富大貴的日子,但是每一天都溫馨美滿。“無論是與家人相處,還是與親朋好友交往,都要將心比心。這是我從上一輩老人那學的,也會傳給下輩人。”李孝香說。 現如今,家中的7畝田地都流轉出去了,李孝香和女兒劉雪敏同在新站區一家紡織廠上班,劉國橋在附近工地上打工,兒子正在讀高中。一家人相親相愛、向上向善,是合肥市唯一的首屆“全國文明家庭”。李孝香成為道德模范和“中國好人”后,村里人有什么事都喜歡找她說道說道,她還被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任命為人民陪審員,并成功地調解了一起贍養糾紛。 “我是一名農村婦女,也沒別的能力,對上孝敬老人,對下教育孩子是本分。黨和政府對我們家的認可,更多的是對家庭建設的重視,希望更多家庭和睦相處,社會充滿正能量。”李孝香笑著說。 采訪結束,與李孝香揮手道別,路過門口的小菜園,一畦小青菜在冬日里精神抖擻,綠得清爽鮮亮,不禁讓人心中一暖,回頭看看,笑盈盈的李孝香仍站在家門口依依相送…… |
相關閱讀:
- [ 12-16]習近平強調干部家風建設 弘揚優良家風做好社會表率
- [ 12-16]廣州:加強領導干部家風建設 做到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 [ 12-15]堂堂正正的家風,正是良好社風的脊梁
- [ 12-14]【全國文明家庭事跡展播】董小白:誠善勤慎 好家風代代傳承
- [ 12-14]【全國文明家庭事跡展播】房澤秋:社會公益助老 傳遞孝道家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