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處理好三大關系 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發表演講。孫宇攝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表示,中央將明年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年,力求穩中有進,進中有好,是非常正確的。對于對于明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處理好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與“進”、“進”與“好”的關系。 朱之鑫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在重點領域進行攻堅、深化改革的經濟工作思路,抓住了當前經濟結構性矛盾與周期性問題交織的“牛鼻子”。” 對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朱之鑫認為,首先要把握好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系。當前經濟保持短期穩定增長與深化中長期結構改革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產業周期性過剩與絕對過剩并存,供求不平衡、不協調狀況十分突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矯正資源錯配與要素扭曲十分重要。“側重供給側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過需求管理穩增長,釋放新需求,引導市場樹立信心,改善市場預期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說同樣非常必要。近期外貿形勢好轉、CPI、PPI漲幅回升,雖有外部需求改善的影響,但我想也是實施穩中求進的需求政策正面效應開始顯現,這為我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更好的宏觀環境。”朱之鑫說。 同時,朱之鑫認為,在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過程中,要處理好“穩”與“進”的關系。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積極變化增多,經濟企穩態勢日漸明朗。經濟企穩為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創造了有利條件,但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穩”與“進”的關系。尤其是在去產能、去庫存和去杠桿方面,在按照市場原則淘汰落后產能、以技術和環保標準調整過剩產能的同時,也要積極補足部分行業產能不足的短板;在推進三四線城市房產去庫存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二線城市房價過度攀升的勢頭,防止房市泡沫化,推動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在實現債務總體可控目標的同時,也要推進債務結構優化,以市場化手段推進企業負債、尤其是國企債務去杠桿。 最后,朱之鑫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與培育發展新動能相銜接,處理好“進”與“好”的關系。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和城鄉結構逐漸優化,一些新常態下的積極趨勢正在引領中國經濟匯聚新的動能,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正在興起,消費和產業升級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就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不斷改進供給質量和效益、提升產業技術水準和競爭力的同時,也應通過創新與培育發展新動能相銜接,實現新動能與舊動能的接續替代,處理好‘進’與‘好’的關系。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 為外貿發展和結構調整增加新動能 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發表演講。孫宇攝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結合外貿實際工作,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圍繞當前外貿形勢、目前存在的問題、向何處走去、應該采取什么措施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讀。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和復雜。張驥表示,國際貿易量增長已經連續5年來低于全球經濟的增速,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產業的訂單向外轉移加快,下行壓力加大。2016年,我國外貿實現了穩中向好,非常不容易。“向好”主要集中體現在,外貿的結構優化、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升等方面,具體講,一是商品結構持續優化;二是民營企業仍然是出口的主力軍;三是一般貿易的出口好于平均水平;四是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實現了正增長;五是跨境電商采購貿易方式,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新型外貿商業模式進出口增長較快;六是進口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的提升。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后,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和條件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國際需求看,世界經濟仍然處于調整期。從全球化進程看,跨國公司主導的大規模國際產業轉移明顯放緩。從國際經貿關系看,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從生產要素成本看,環境壓力已經達到一個高點,低成本制造的傳統優勢明顯削弱。從政策環境看,地方政府開始受到嚴格規范,不得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 張驥認為,世界市場對中國產品仍有重大需求,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產業創新的升級步伐還會不斷加快,為外貿發展和結構調整增加新的動能。我們的工業基礎是相當完備的,配套能力較強、基礎設施完善、勞動力素質高、綜合競爭能力依然明顯。同時,我們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的、有競爭能力的領軍人物和企業家隊伍。 “外貿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階段,又恰逢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內外部環境,外貿規模出現一定調整,具有必然性。”張驥表示,外貿工作要保持定力,把關注點和著力點從短期的增長快慢轉移到長期的結構調整上來,推動出口產業形成更高質量的供給能力,在鞏固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創新產品,完善營銷網絡,強化投資與貿易的互動,為構建外貿新業態發展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要依靠創新驅動提升產業競爭能力,著力培育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這是我們從貿易大國向強國邁進的必由之路。(中國經濟網記者張雙 袁勇) |
相關閱讀:
- [ 12-17]中央定調2017年中國經濟 這八大政策紅包惠及你我
- [ 12-17]漳州市領導到長泰調研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工作
- [ 12-17]2017年中國經濟有哪些新信號?——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六大看點
- [ 12-17]高端訪談:中國經濟逆勢上行引世界嘆服
- [ 12-17]賭博法案通過 日本允許開設賭場以拉動經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