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 根據預報,北方多地持續多日的大范圍霧霾天氣將于今天夜間進入最嚴重的時段,今天開始,霧霾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包括京津冀、山西、陜西、河南等11個省市在內的地區被霧霾籠罩。 霾區擴至142萬平方公里 根據中國天氣網的消息,18日,大霧籠罩北京、天津、河北等9個省市,中央氣象臺18日早上繼續發布霾橙色預警和大霧黃色預警。其中,遼寧西部、河北中部、山東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于500米的濃霧。受大霧天氣影響,近50條高速路部分路段封閉。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在空氣污染方面,據氣象監測顯示,18日上午,霾天氣影響區域已達142萬平方公里,其中北京東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陜西關中和河南北部等地出現重度霾,約15萬平方公里;上述部分地區晨間出現濃霧或強濃霧。 據報道,針對此輪大范圍霧霾天氣過程,12月18日,中央氣象臺組織全國天氣會商。會上,中央氣象臺與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天津市氣象臺、河北省氣象臺、河南省氣象臺就華北、黃淮等地霧、霾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研判。 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恒德表示,20日起中國中東部有大范圍降水過程,其中20日夜間華北中南部將有2至5毫米降水,對污染物有一定的減弱,但不會完全清除。此外,本輪重污染過程,霧、霾最重時段將出現在19日夜間至20日,預計21日夜間開始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消散。 根據此前氣象部門預報,19日夜間至20日,霧霾最嚴重時段,部分地區PM2.5濃度峰值會超過500微克/立方米。而此輪霧霾最嚴重的時段,將有包括京津冀、山西、陜西、河南等11個省市在內的地區被霧霾籠罩。 根據預報,本輪霧霾最嚴重時段將因為一場降水暫時緩解,20日夜間華北中南部有些降水,對污染物有一定清除作用。21日后半夜,本輪霧霾才會自北向南減弱消散,這意味著本次霧霾天氣或將持續5、6天,成為今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輪。 多地預警效果顯現北京本地污染排放降低三分之一 為應對此輪霧霾天氣,華北多地啟動空氣重污染應急響應措施。截至16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保定等8市,山西省太原等4市,山東省德州等3市,河南省鄭州等6市,共23個城市均已發布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措施。 此外,環保部也已緊急派出13個督查組對23個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進行督查, 各地的預警措施效果如何?環保部18日通報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稱各地要積極作為,保障各項減排措施落實,應對效果初步顯現。 環保部介紹,從目前看,北京市實際PM2.5日均濃度比預測值明顯下降。各地由于污染物排放的減少,污染積累速度變緩,重污染發生過程較預測結果有所推遲,峰值濃度有所降低,啟動紅色預警的23個城市污染程度均較預測有所減弱,約三分之一的城市污染程度下降一級。 此外,北京市環保局18日介紹,自16日20時北京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以來,根據初步測算,此次紅色預警讓北京本地污染物排放減少約三分之一,北京本地產生的pm2.5降低了20%以上。 不過,環保部通報中也指出,隨著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的持續,18日至19日污染情況有所加重,將出現第一個高值,21日出現第二個高值,減排措施的具體成效需要進一步觀察評估。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京津冀兩個多月內出現6次大范圍霧霾 據中央氣象臺的統計,在此次大范圍霧霾之前,今年10月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污染擴散氣象條件偏差,已出現5次持續性大范圍霾天氣過程(比去年同期多1次)。京津冀平均霾日數為18天,較去年同期偏多7天,北京、天津、石家莊的霾日數較去年同期分別偏多12天、6天和15天。 以北京為例,對比去年同期,去年10月至12月,北京先后啟動多個空氣重污染預警,紅色預警期間也曾采取機動車限行和中小學停課等措施。去年11月30日晚間,北京市部分監測站點PM2.5濃度甚至一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的極值。 根據媒體報道,今年9月28日,北京舉行第四季度公共安全形勢分析會,會上介紹,近10年來空氣質量數據顯示,北京在第四季度發生空氣重污染的平均天數為23天,占總天數的26%。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為何北方霧霾都集中在秋冬季?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桂海林分析,每次出現霧霾天氣過程,基本都是由不利氣象條件和污染物排放共同造成的。不利氣象條件是指大氣形勢穩定,流動性差,不利于空氣污染物擴散;污染物排放則來自工業生產、冬季取暖等。同時,華北平原地形也比較特殊,北部為燕山、西部為太行山,影響了空氣的流動性,污染物也容易在山前地區堆積。 為何北京連續兩年都在12月啟動最高級別的重污染預警?專家分析,這與冬半年的大氣環流條件有較大的關系??傮w來說,冬季大氣比較靜穩、流動性差。每年的春季、秋季是冷空氣比較活躍的時候,因此霧霾持續2、3天就被吹散。 冬季盡管氣溫很低,但大氣環流卻比較穩定,這次霧霾過程就和靜穩天氣維持時間長有較大關系;加之12月開始,華北、黃淮多地冬季供暖排放增多,加上工業排放、汽車尾氣等,多種因素共同造成了大范圍霾天氣過程。 |
相關閱讀:
- [ 12-18]三問今年入秋以來最嚴重區域性霧霾天氣
- [ 12-18]三問入秋以來最嚴重霧霾天|為12元過路費攔住救護車24分鐘,問題出在哪兒?
- [ 12-17]榕城冷暖快速切換 昨晨6.5℃明日午后最高溫21℃ 強冷空氣襲廈最低2℃ 大風吹散霧霾"廈門藍"重現
- [ 12-17]強冷空氣襲廈島外最低2℃ 大風吹散霧霾“廈門藍”重現
- [ 12-16]中紀委機關報:驅散腐敗“霧霾” 人人都是參與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