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28篇問題論文牽出“灰色產業鏈”:學術造假竟成“窩案” 近年來接連曝光的科研不端,尤其四大國際出版集團撤稿中國作者百余篇論文的轟動事件,給我國國際學術聲譽帶來了惡劣影響。調查顯示,學術不端行為背后,充斥著一條隱秘的論文交易“產業鏈”。一些第三方機構打著“潤色論文”的幌子,大肆買賣論文、抄襲剽竊、弄虛作假,部分學術造假成“窩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近日通報了一批學術不端的典型案例,其中:提供虛假審稿意見,操控論文同行評議過程;通過第三方在網上買賣論文,隱瞞身份申報基金項目;盜用他人研究成果申報基金項目,申請書信息嚴重造假等情況突出。 28篇被調查論文 近半數與同一家公司有關 僅2015年,四大國際出版集團先后撤銷中國作者論文117篇?;鹞攸c調查28篇與科學基金項目相關的論文時發現,這些論文全部是委托第三方投稿。其中,近一半論文投稿與一個名為“上海豐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有直接或間接關系。 這家公司背后是“何方神圣”?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集團撤銷上海某大學王立山等人于2013年發表的1篇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意見被偽造”?!斑@個案例非常有代表性,在我們此次通報的典型案例中‘名列榜首’?!被鹞蒲姓\信建設辦公室主任朱蔚彤說。 王立山自稱迫于博士畢業需要論文的壓力,在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論文后,擅自標注基金項目批準號,偽造了通訊作者電子郵箱,隨后委托其同學臧衛東投稿。臧衛東則自述,他在投稿推薦審稿人環節偽造審稿人郵箱,從而掌控此郵箱并向編輯部反饋編造的審稿意見。基金委在進一步核查王立山博士學位論文時發現,王立山讀博士期間發表論文共計4篇,其中1篇就是被撤銷論文,還有2篇在發表過程中也存在偽造通訊作者電子郵箱問題。 隨著調查的深入,上海某大學王立山、臧衛東既做論文作者,又先后任“上海豐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將“偽造通訊作者郵箱、偽造論文審稿人郵箱、提供虛假審稿意見”玩弄于股掌之間的真相“浮出水面”。 涉事作者被嚴厲查辦:造假中介仍“逍遙法外” 根據上海豐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網站顯示,該公司自稱:“提供生物醫學領域最全面的實驗技術服務,研讀并把握最新的科研動態方向及全球科研研究方案,是國內少有的提供課題設計咨詢、創新性評估、結果解讀與數據分析、實驗技術服務、整體實驗外包的生物醫學類高科技服務型企業。” 記者發現,課題整體外包“一站式解決”等廣告19日仍高掛在“上海豐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網站。同日,上海市國稅系統查詢顯示:“上海豐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月,業務范圍涵蓋生物信息分析與技術研發、科研實驗外包、醫學統計等。臧衛東為“上海豐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東之一。 目前,基金委已決定對已經資助的項目予以撤銷,追回已撥經費,對當事人進行通報批評,并分別取消4至7年不等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資格。臧衛東、王立山等人名列其中。 一些被撤論文所在單位對相關作者進行了嚴肅處理。中國醫科大學對本校的三位涉事作者撤銷教授、主任醫師資格,并在網上公布。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事發后,多家涉事公司似乎未受到撤稿事件的影響,依然正常運營。 參加調查的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國法律尚沒有對第三方‘科技論文服務’作出規定,也缺乏行業自律組織和監管機構,滋生論文領域亂象叢生?!?/p> 對此,基金委監督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認為,國家應當制定完善相關法律,處理學術造假問題中的第三方機構?!八麄儾攀恰锟準住标愐髓ふf,“明知第三方在搗亂,但無法處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缺憾?!?/p> 科學道德設有紅線:“一旦逾越,只能出局” 根據國際出版方給出的撤稿理由:“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倍趿⑸?、臧衛東等人所涉及的學術不端行為,就是通過偽造通訊作者郵箱,偽造論文審稿人郵箱,提供虛假審稿意見。 同行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采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質量,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中國科協副主席、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主任黃伯云院士告訴記者: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的評審專家信息,比如用自己注冊的郵箱地址冒充專家郵箱,評審時論文實際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里。投稿人冒充評審人將正面評價發至出版方,從而達到操縱評審的目的。 “科研失信的學術氛圍會像重度霧霾一樣,讓整個學術界集體窒息?!眹易匀豢茖W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表示,“從論文抄襲到引用不規范,從一稿多投再到槍手代寫、第三方代投……學術不端不斷出現新形式。對研究人員而言,科學道德設有紅線,一旦逾越,你只能出局。” 針對被撤稿件存在的多種學術不端,中國科協重申了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主要行為規范,明確了“五不”行為準則:即不由“第三方”代寫論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論文,不由“第三方”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不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信息,不違反論文署名規范。 “其實每篇論文都有負責與出版社聯絡的通訊作者。如果投稿人自始至終直接與出版方直接打交道,就沒有第三方代寫代投的牟利空間。這條灰色產業鏈也就不復存在了?!秉S伯云說。 陳宜瑜呼吁:“不同的學科之間、理論和臨床之間,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不能混淆在一起,統統強調論文。” “我國科研論文總數世界第二,撤稿是其中一小部分。絕大多數中國科研人員的基本道德操守還是好的。少數人出了問題,要調查分析原因,總結教訓?!敝袊部刂行母敝魅胃吒T菏空f。(參與記者:鹿永健、周琳) |
相關閱讀:
- [ 12-10]數十業主房產被悄悄注冊公司 背后暗藏灰色產業鏈
- [ 11-22]網絡侵權玩起躲貓貓 灰色產業鏈分工專業手段隱蔽
- [ 10-14]假離婚補社保 規避限購灰色產業鏈"重出江湖" 國考15日起報名 作弊永不錄用
- [ 09-01]電商平臺背后的灰色產業鏈:288元就能刪一條差評
- [ 05-23]手機靚號頻遭“呼死你”敲詐 記者揭開灰色產業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