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12月21日,北京持續霧霾,空氣重度污染。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以及北京、天津和河北等省(市)及地級市的環科院和環境監測中心等科研單位,由我國大氣環境科學、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等領域9位院士、25位教授和研究員等一流專家組成。 京津冀自身排放量大是最主要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為70% 問:12月16日,網上傳播一組照片,可以看到污染氣團自北京南部一路向北滾滾而來。北京的污染究竟是外地傳輸為主,還是本地排放為主? 答:我們也關注到了這組照片,據說是12月16日站在北京高樓拍攝的大興西紅門附近的大氣污染情景,可以清楚地看到此次高污染氣團的傳輸過程。 總體看來,華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區處于同一個大氣流場,包括京津冀魯豫以及環渤海經濟帶,該地區常年盛行兩個風場輻合帶,也就是污染物匯聚帶,一條是沿豫北-冀中南-北京-冀北沿線的風場輻合帶,另一條是魯西南-冀東-天津-冀北沿線的風場輻合帶。在兩條輻合帶的影響下,該地區間污染物相互輸送,互相影響,形成區域大氣復合污染。 研究表明,在跨界輸送貢獻中,主導上風向、相鄰排放較大城市和省份的輸送影響顯著。這次西紅門“滾滾而來”的大氣污染情景,是在特殊氣象條件下(主要在大的冷空氣過程之后),偏北風南下和偏南風北上相互夾擊,在偏南風氣團中存在較強的貼地逆溫層,就會積累形成像墻一樣的污染團,有明顯的分界線,上面藍天白云,下面是重污染。當南風逐漸增強時,污染團會在南風的驅動下往北挺進。這次形成的污染團既包含南部地區的污染排放,也包含前期北京排放的污染物推向南部地區后,不斷轉化堆積并混合在一起送回了北京。 多年實際觀測和數值模擬研究表明,各地PM2.5污染相互影響,但京津冀三地自身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為70%左右。周邊省市的區域傳輸對京津冀PM2.5污染的貢獻約占30%左右,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山東、河南兩省的污染排放。此外,山西、內蒙古和陜西的排放對京津冀PM2.5污染也有一定的貢獻,但不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具體而言,從全年PM2.5來源解析分析中,北京市區域傳輸貢獻約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貢獻占64%至72%;天津市區域傳輸占22%~34%,本地排放占66%~78%。石家莊區域污染傳輸貢獻23%~30%,70%~77%來自石家莊本地污染。就本次重污染過程而言,12月16日北京市大氣污染以外地傳輸為主,但此后的幾天中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在靜穩天氣和逆溫條件下無法擴散,進一步累積加劇了污染程度。 可以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省份空氣質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誰也難以獨善其身。在預報區域將出現大范圍重污染天氣時,應協調聯動啟動重污染應急響應措施,合力削峰,有效降低重污染程度、縮減持續時間,以實現共同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目標。 紅色預警措施采取得越早越好,本次紅色預警效果明顯 問:針對這次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各地大范圍發布紅色預警是否必要?有什么樣的效果? 答:目前,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等單位形成的空氣質量聯合預報技術平臺,充分借鑒了國內外先進的數值預報和人工訂正技術,在過去一系列重污染天氣預報中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能夠做到3~5天的精準預報和7~10天的趨勢預報,其準確性得到充分的驗證。 針對這次污染過程,12月14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省級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部門,預計12月16日~21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有持續5天以上、影響范圍不少于6個省市的重污染過程,且20多個城市將可能出現兩天以上嚴重污染,大范圍的逆溫、靜穩和高濕氣象條件以及大氣邊界層高度大幅降低,污染累積過程可能很快,是今年秋冬季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污染程度最重、影響范圍最大的一次污染過程。 12月14日晚,環境保護部第一時間向各相關省市人民政府通報空氣重污染預測預報信息,提示各地及時采取應急響應,最大限度減輕空氣重污染影響,保障公眾健康。 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有27個城市啟動了紅色預警,18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采取工業企業停產限產、工地停工、機動車限行等措施,大幅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以減少污染物在空氣中的累積速度,降低重污染天氣最高峰值和延緩重污染發生時間。從目前發展情況看,對本次重污染時空范圍和污染等級的預測是準確的,實現了提前精準預測,紅色預警啟動很及時,效果顯著。重污染天氣形成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持續的靜穩天氣,也就是污染物不斷積累過程,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能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使污染物累積過程減緩。因此,紅色預警措施采取得越早越好,本次紅色預警效果明顯。 根據目前污染過程發展趨勢,及時啟動紅色預警已經有效地抑制了污染程度的快速增長。以北京為例,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的初步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北京市PM2.5濃度下降20%以上;與2015年12月的兩次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相比,此次SO2、NOx、顆粒物和VOCs等污染物的減排比例更大;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NOx和VOCs下降了40%左右,其中七成以上是單雙號限行的貢獻。其他城市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各地排放總量的減排比例也在15%~30%左右??梢哉f,本次紅色預警由于及早預報、及時啟動,加上社會各界主動積極響應,使重污染應急組織較過去更加有序、有力,充分發揮了削減峰值、縮短時長的作用。 本次重污染天氣自12月16日至12月21日,雖然不排除污染程度繼續惡化的可能,但污染過程已經持續了6天,在氣象條件同樣不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尚未出現“爆表”的情況,這就說明紅色預警的各項措施大大減緩了污染物的累積速度,降低了污染峰值。 |
相關閱讀:
- [ 12-20]西安啟動重污染Ⅰ級響應 中小學停課單雙號限行
- [ 12-19]陜西省環保部門開展重污染天氣應對檢查
- [ 12-19]空氣重污染天氣影響范圍波及中國17省區市
- [ 12-19]全國多地現重污染天氣 北京持續霧霾故宮隱身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